[发明专利]一种高产溶栓纳豆激酶的纳豆发酵及冻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44338.6 | 申请日: | 202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77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贾子豪;金鑫;李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一品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38 | 分类号: | C12N1/38;C12N9/56;C12N1/20;A23L11/00;A23L33/00;A23L2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识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67 | 代理人: | 邓凌云 |
地址: | 10003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产 溶栓纳豆 激酶 发酵 方法 | ||
1.一种高产溶栓纳豆激酶的纳豆发酵及冻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豆发酵及冻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大豆预处理:选择颗粒饱满、表皮完整、无霉变或虫蛀的大豆,清洗3-4次,浸泡12-24小时,沥干后得到预发酵大豆;
(2)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将预发酵大豆、蔗糖、七水硫酸镁、氯化钙、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合欢皮提取物、灰树花多糖和壳聚糖混合后在蒸汽灭菌锅内蒸煮30-40分钟进行灭菌,冷却后备用;
(3)纳豆芽孢杆菌活化及预培养:所述纳豆芽孢杆菌活化为将纳豆枯草杆菌在无菌环境中用接种环采用“Z”字划线接种到纳豆芽孢杆菌活化培养基上,在35-38℃培养箱中培养24-30小时后得到活化的纳豆芽孢杆菌;所述预培养为将所述活化的纳豆芽孢杆菌在无菌环境下接种到纳豆芽孢杆菌预培养基中,在35-38℃、20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16-18小时获得纳豆芽孢杆菌培养菌液;
(4)产酶固体发酵:将步骤(3)中所述纳豆芽孢杆菌培养菌液接种在步骤(2)制备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产酶固体发酵;
(5)老化:将经过步骤(4)固体发酵的纳豆置于低温环境下,老化24h获得鲜纳豆;
(6)真空冷冻干燥:采用无菌操作将步骤(5)获得的鲜纳豆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机内进行冻干处理,粉碎后即可获得纳豆冻干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溶栓纳豆激酶的纳豆发酵及冻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浓度的成分:500-860g/L预发酵大豆;30-45g/L蔗糖;2.5-4.0g/L七水硫酸镁;0.1-0.5g/L氯化钙;0.5-1.0g/L磷酸氢二钾;0.5-1.0g/L磷酸二氢钾;1-3g/L合欢皮提取物;15-25g/L灰树花多糖;8-10g/L壳聚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产溶栓纳豆激酶的纳豆发酵及冻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为6.8-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产溶栓纳豆激酶的纳豆发酵及冻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豆芽孢杆菌活化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浓度的成分:10g/L蛋白胨;2g/L牛肉粉;2.0g/L氯化钠;琼脂18g/L,于121℃灭菌20分钟,冷却后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产溶栓纳豆激酶的纳豆发酵及冻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豆芽孢杆菌预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浓度的成分:8-10g/L蛋白胨;2-3g/L牛肉粉;2.0-2.5g/L氯化钠;2.0-2.5g/L壳聚糖;3-5g/L合欢皮提取物;4-5g/L灰树花多糖,所述纳豆芽孢杆菌预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于121℃灭菌20分钟,充分冷却后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产溶栓纳豆激酶的纳豆发酵及冻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纳豆芽孢杆菌培养菌液的接种比例为发酵培养基体积的3.5-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产溶栓纳豆激酶的纳豆发酵及冻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产酶固体发酵的温度为36-40℃,所述产酶固体发酵的发酵时间为24-30h。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产溶栓纳豆激酶的纳豆发酵及冻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低温环境的温度为4-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产溶栓纳豆激酶的纳豆发酵及冻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为-40℃保持2h、0℃保持20h、30℃保持15-18h即可冻干,真空冷冻干燥的总时间为35-40h。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产溶栓纳豆激酶的纳豆发酵及冻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粉碎采用粗粉碎处理5min、过80目筛或采用超微粉碎方式处理10-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一品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一品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4433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