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铝铜复合板用的金属搓动法生产工艺及复合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42022.3 | 申请日: | 2023-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74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蔡永健;潘海龙;谭朴辉;朱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朗腾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46 | 分类号: | B21B1/46;B21B1/38;B21B3/00;B21B37/46;B21B15/00;C22C1/03;B22D11/0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顺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2 | 代理人: | 关健垣;黄家权 |
地址: | 5297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复合板 金属 搓动法 生产工艺 复合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铝铜复合板用的金属搓动法生产工艺及复合设备,金属搓动法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固态的铜板带、及熔融的铝液分别同时送入两铸轧辊之间,铝液在两铸轧辊之间的液相区与铜板带接触;(二)、铜板带和铝液进入两铸轧辊之间的固液相区;在固液相区中,铜板带与铝液在热熔状态下腐蚀融合,此时铝液开始固化成铝板带;(三)、相互腐蚀融合的铜板带和铝板带进入两铸轧辊之间的固相区;在固相区中,系统控制两铸轧辊差速转动,使铜板带与铝板带之间发生金属间的搓动;同时,两铸轧辊对铜板带和铝板带进行高压轧制,使两者复合制得铝铜复合板。本生产工艺能使两种金属高强度复合,铜包覆稳定,提升机械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板生产方法,具体是一种生产铝铜复合板用的金属搓动法生产工艺及其复合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铝铜复合板的生产工艺包括爆炸复合、热轧复合、中间介质复合等;如中国专利CN112622365B公开的一种采用铝合金的铝铜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公开了:步骤四、……对泡沫铝板进行电化学抛光处理,同时,将铝合金板和铜板的表面粗糙度打磨至50微米以下;步骤五、由下至上将铜板、泡沫铝板和铝合金板依次对齐叠放且夹持固定,形成复合结构;然后对复合结构进行若干次冷轧复合处理,得到冷轧铝铜复合板;步骤六、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对冷轧铝铜复合板进行退火热处理:逐步升温至370~400℃,保温1~3h,退火热处理的同时向泡沫铝板层中缓慢注入熔融纯铝液,退火热处理结束后快速冷却到室温。可见,现有产生工艺是直接把固态的铝合金板与固态的铜板进行冷轧复合,退火过程中再向泡沫铝板层中注入纯铝液,然而在退火过程中注入铝液,铝液难以渗入铝合金板与铜板之间,因此两金属板的熔融效果较差,导致铝与铜之间的结合存在强度差、包覆不稳定、机械性能差等缺点。
因此,需要对铝铜复合板的生产工艺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产铝铜复合板用的金属搓动法生产工艺及其复合设备,本生产工艺能使两种金属高强度复合,铜包覆稳定,提升机械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生产铝铜复合板用的金属搓动法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固态的铜板带、及熔融的铝液分别同时送入两铸轧辊之间,铝液在两铸轧辊之间的液相区与铜板带接触;
(二)、铜板带和铝液进入两铸轧辊之间的固液相区;在固液相区中,铜板带与铝液在热熔状态下腐蚀融合,此时铝液开始固化成铝板带;
(三)、相互腐蚀融合的铜板带和铝板带进入两铸轧辊之间的固相区;在固相区中,系统控制两铸轧辊差速转动,使铜板带与铝板带之间发生金属间的搓动;同时,两铸轧辊对铜板带和铝板带进行高压轧制,使两者复合制得铝铜复合板。
步骤(三)中,一铸轧辊的转速为V1,另一铸轧辊的转速为V2,V1与V2之间相差0.1%~0.5%。
两铸轧辊之间设置有铸轧区,所述铸轧区上划分有所述液相区、所述固液相区和所述固相区;所述固相区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液相区的长度与所述固液相区的长度之和。
所述铸轧区的长度与所述固相区的长度之比为(6~7)∶5。
所述铝液中包含CL离子。
所述铝板带的宽度D1大于等于所述铜板带的宽度D2。
铝液的制备:
①将A00重熔铝锭及相应的合金放入熔炼炉进行熔炼,调整成份,使其成分达到1060铝合金、1050铝合金、1100铝合金、3003铝合金或8011铝合金的要求;
②对熔炼炉中的铝液进行除气和过滤处理,以净化铝液,使铝液中的含氢量小于等于0.12ml/100gA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朗腾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朗腾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420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