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脂质区分日本类脐菇和糙皮侧耳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38838.9 | 申请日: | 2023-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5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 发明(设计)人: | 周莉;姚家旭;刘吉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民族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30;G01N30/32;G01N30/34;G01N30/7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邢贤冬;徐冬涛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区分 日本 类脐菇 侧耳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筛选用于区分日本类脐菇和糙皮侧耳的脂质的方法,包括:分别将日本类脐菇和糙皮侧耳干燥后粉碎,得到蘑菇粉末,以甲基叔丁基醚:甲醇体积比为2:1的混合溶剂为提取溶剂,对蘑菇粉末进行超声提取,滤液经浓缩,得到蘑菇总脂;蘑菇总脂定量溶解,过滤,离心,取上清液,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分析鉴定脂质分子结构,并通过不同脂质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通过外标法对蘑菇中的脂质进行定量;筛选出VIP2且P0.05的脂质作为区分日本类脐菇和糙皮侧耳的标志物。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脂质区分日本类脐菇和糙皮侧耳的方法。本发明方法更加快捷简单,能够快速鉴别两种蘑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脂质区分日本类脐菇和糙皮侧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类脐菇(Omphalotus guepiniformis)属于伞菌目光茸菌科,俗称毒侧耳、月夜蕈(菌)、月光菌、日本侧耳、日本亮耳菌等。日本类脐菇生长在壳斗科等阔叶树枯木或倒木上,剧毒,食用之后在15min至2h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等症状,可能伴随有焦虑,发汗,畏寒和心跳加速,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肌肉痉挛、循环障碍或者电解质流失,严重者有致死案例。到目前为止,发现该种3月底至5月初出现在广西、贵州和湖南等地,8月至10月底出现在吉林,9月至11月底出现在广西、贵州、云南和福建等地。日本类脐菇在世界范围内还分布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
而经常与日本类脐菇混淆的食用菌,便是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属于蘑菇目侧耳科,俗称平菇,蠔菇,蚝菌等,且分布地域十分广泛,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其身影,且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糙皮侧耳已经成为产量第三的食用菌品种。新鲜的糙皮侧耳气味清香、味道鲜美、还有丰富的营养和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低胆固醇及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日本类脐菇和人们常食用的糙皮侧耳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但是也有明显的区别。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现的日本类脐菇普遍呈蓝紫色,菌柄剖面及邻近部位菌肉由白色迅速变成蓝紫色;而在东北地区的日本类脐菇菌盖为橙黄色或肉桂色,菌柄剖面淡黄色并有黑点。并且在黑夜条件下,日本类脐菇的菌褶可以发出白色荧光。以上是分辨日本类脐菇和糙皮侧耳最显著的特征。然而糙皮侧耳和日本类脐菇烘干之后,两者的外形几乎无差异,需要进行基因测序才能分辨两种菌类。
发明内容
脂质是六大营养素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不仅是机体的能量储存场所和细胞的能量来源,同时脂质也作为细胞膜结构重要组成部分,与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凋亡、代谢缺陷等密切相关。而以脂质为研究对象的脂质组学,随着液相分离技术和质谱的飞速发展变得愈加成熟,使得脂质组学在药食质量控制、药物和生物标志物的开发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目前,鲜有对蘑菇的全脂信息的研究。因此,发明人尝试从脂质组学的角度,来鉴定日本类脐菇和糙皮侧耳,寻找可作为鉴定依据的标志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优化蘑菇脂质的提取方法,并对外观相似的糙皮侧耳和日本类脐菇进行了脂质分析,找出特征脂质分子区分两种蘑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筛选用于区分日本类脐菇和糙皮侧耳的脂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分别将日本类脐菇和糙皮侧耳干燥后粉碎,得到蘑菇粉末,以甲基叔丁基醚:甲醇体积比为2:1的混合溶剂为提取溶剂,对蘑菇粉末进行超声提取,滤液经浓缩,得到蘑菇总脂;
步骤(2)、蘑菇总脂定量溶解,过滤,离心,取上清液,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分析鉴定脂质分子结构,并通过不同脂质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通过外标法对蘑菇中的脂质进行定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民族大学,未经中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88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