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化铜纳米酶-抗菌肽-透明质酸复合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33385.0 | 申请日: | 2023-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98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赵峡;王炳杰;张文尚;陶娇娇;李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9/00 | 分类号: | A61K9/00;A61K38/08;A61K47/38;A61K47/36;A61P31/10;A61P31/02;A61M37/00;A61K33/34 |
| 代理公司: | 青岛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4 | 代理人: | 王晓晓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化铜 纳米 抗菌 透明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硫化铜纳米酶-抗菌肽-透明质酸复合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针包括基质和同时负载在基质上的活性成分;所述基质为透明质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活性成分为硫化铜纳米酶和抗菌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针,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复合微针的组分为:硫化铜纳米酶0.5%~1.5%,抗菌肽8%~12%,透明质酸钠70%~80%,羧甲基纤维素钠10%~20%,余量为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肽为PAF26抗菌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20kDa-80kDa,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粘度为800mPa·s~1200mPa·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针的密度为300根/cm2-400根/cm2,针尖高度为400μm-800μm,针尖距离为300μm-400μm。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氯化铜、柠檬酸钠和硫化钠作为原料,水热法制得硫化铜纳米酶;
S2:将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硫化铜纳米酶和抗菌肽作为原料加热混合后,脱气后制得针尖基质溶液;
S3:将透明质酸钠加热溶解,脱气后制得背衬基质溶液;
S4:将所述针尖基质溶液浇注于模具中,离心后;加入背衬基质溶液,离心脱水,剥离得到复合微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水热法的加热温度为80℃-120℃,加热时间为10分钟-4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和S3中加热的温度为60℃-90℃,加热时间为5分钟-10分钟,所述步骤S4中脱水温度为20℃-30℃,脱水时间为20小时-30小时,脱水后水分含量小于1%。
9.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微针在制备抗真菌感染的外用药物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菌感染为白色念珠菌感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33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器件建模中最优器件的选取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运价控制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