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红外感应的电动汽车智能识别防撞组件及其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26130.1 | 申请日: | 202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8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夏建新;徐驰;罗棕贵;郝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登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48;B60R16/023;B60Q9/00;B60W50/14 |
代理公司: | 成都先导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21 | 代理人: | 李坤 |
地址: | 2000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红外 感应 电动汽车 智能 识别 组件 及其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红外感应的电动汽车智能识别防撞组件,包括安装座和防撞机构,所述安装座和防撞机构之间设置有拆卸机构,所述防撞机构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距离传感器,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微控制器组件,所述防撞机构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本申请通过设置防撞机构,不仅可以将缓冲板受到的冲力能量逐渐吸收一部分,而且能够使缓冲板受到的冲击力进行二次吸收,使装置减震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更满足人们使用的需求,车身上的距离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汽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当该距离低于预设的间距时,微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发出蜂鸣信号,及时提醒驾驶员做出制动响应,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汽车智能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红外感应的电动汽车智能识别防撞组件及其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道路上的汽车行驶的越来越多,相对的道路安全问题随之而来,由于驾驶的盲区、驾驶人员的驾驶技术有待提高,对于一些突如其来的情况有时手足无措,新闻上也有报道关于司机在倒车或者前进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往往因车辆碰撞到障碍物而受到损坏时,驾驶员往往心情变得较为激动,往往将油门当作刹车踩,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汽车自动防撞系统,是智能轿车的一部分,汽车防撞系统,是防止汽车发生碰撞的一种智能装置,它能够自动发现可能与汽车发生碰撞的车辆、行人或其他障碍物体,发出警报或同时采取制动或规避等措施,以避免碰撞的发生,另外,还有车辆在停车场停放时,往往会被其他车辆剐蹭,被剐蹭车辆往往不知道是哪辆车碰撞的而蒙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故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电动汽车智能识别防撞组件及其识别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申请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红外感应的电动汽车智能识别防撞组件及其识别方法,解决了车辆在行进过程中时常发生碰撞以及车辆在停车场停放时,往往会被其他车辆剐蹭,被剐蹭车辆往往不知道是哪辆车碰撞的而蒙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红外感应的电动汽车智能识别防撞组件,包括安装座和防撞机构,所述安装座和防撞机构之间设置有拆卸机构,所述防撞机构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距离传感器,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微控制器组件,所述防撞机构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车身上的距离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汽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当该距离低于预设的间距时,微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发出蜂鸣信号,及时提醒驾驶员做出制动响应,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所述防撞机构包括固定组件、活动杆、滑轮、伸缩杆、第一弹簧、缓冲板和缓冲块,所述防撞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活动杆,两个所述活动杆相对的一侧均活动安装有滑轮,所述固定组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块;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不仅可以将缓冲板受到的冲力能量逐渐吸收一部分,而且能够使缓冲板受到的冲击力进行二次吸收,使装置减震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更满足人们使用的需求。
所述拆卸机构包括固定块、卡杆、第二连接块、拉环、卡槽和第二弹簧,所述防撞机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固定块,所述安装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卡杆,两个所述卡杆相背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相背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安装座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所述卡槽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可以快速完成组件的拆卸,过程简捷,大大缩短了装卸时间。
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微控制器组件包括微控制器和蜂鸣器,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微控制器,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蜂鸣器,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蜂鸣器的输入端为控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登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摩登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61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