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冶炼用低阶煤的圆型内热式直立炭化炉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25432.7 | 申请日: | 2023-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0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威;李宝东;裴振;杨丙衡;杨爽;王宇楠;范哲明;李强生;韩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B3/00 | 分类号: | C10B3/00;C10B1/04;C10B53/04;C10B57/00;C10B57/10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佟宁 |
| 地址: | 114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冶炼 低阶 圆型 内热 直立 炭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冶炼用低阶煤的圆型内热式直立炭化炉,包括进料系统、炭化炉主体、熄焦室,进料系统设置在炭化炉主体的上端,熄焦室设置在炭化炉主体的下端,炭化炉主体中干燥预热室、中温干馏腔、高温干馏腔和热解炭化室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高温干馏腔设有干馏腔束带,干馏腔束带为纵向设置在高温干馏腔内的若干条板带,若干条板带横向均匀分布,将高温干馏腔分隔成若干条带状通道;在中温干馏腔和高温干馏腔内还设置有VOC热解管;在熄焦室内设有剩余氨水预热盘管。本发明采用富氧作为气化剂,改善炭化程度,提升煤气品质,并且利用炉体热量对系统产生的VOC及剩余氨水进行预处理,减轻后续处理负担,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料焦化加工领域,应用于炼焦、金属镁冶炼、煤炭、钢铁行业的煤料焦化处理;尤其涉及一种镁冶炼用低阶煤的圆型内热式直立炭化炉。
背景技术
目前圆铁炉装备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低、环保设施不完善、缺少VOCs收集和治理等问题。现行政策下,大型冶炼项目新建只能选择兰炭炉,导致煤炭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比圆铁炉增加40%,不利于炼焦、金属镁冶炼、煤炭、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在专利CN88200174U公开了一种平顶炼焦炉。提及了将各热解区独立运行,炉煤气全部用于再热。这种做法无疑是将可回用资源二次浪费。炭化室燃料过剩,各通道温度极高,对建设材料提出很高要求,并且容易发生爆炸风险。专利CN101724416B提供了一种阶梯式炭化炉,选用6-20mm粒径原料煤,优势在于原料价格低,货源多。缺点在于此类炭化炉属于半开放式,热源容易流失导致热解程度低,并需要50%产出煤气需要回用到炭化室继续参与热解,无法适应镁冶炼行业需要的大量煤气。同样由于煤气回用二次参与燃烧导致氮气含量非常高(40-50%),无法保证煤气品质。专利CN101691493B同样需要一半自产煤气返回。
鉴于此,为克服以上技术问题设计镁冶炼用低阶煤圆型内热式直立炭化炉。操作简单、投资低,所产煤气100%作为燃料气输出,并配套煤气提纯系统,热解炭化过程中采用富氧作为气化剂,配合干馏束带增加烟气与煤粉的接触面积,同条件下,单位煤料产生的煤气量更大。VOC及部分剩余氨水均考虑原位削减,生产全流程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耗煤总量明显减少,节能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凸显,最大幅度实现工艺升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镁冶炼用低阶煤的圆型内热式直立炭化炉,采用富氧作为气化剂,改善炭化程度,提升煤气品质,并且利用炉体热量对系统产生的VOC及剩余氨水进行预处理,减轻后续处理负担,节约能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镁冶炼用低阶煤的圆型内热式直立炭化炉,包括进料系统、炭化炉主体、熄焦室,进料系统设置在炭化炉主体的上端,熄焦室设置在炭化炉主体的下端,所述炭化炉主体包括干燥预热室、中温干馏腔、高温干馏腔、热解炭化室,所述干燥预热室、中温干馏腔、高温干馏腔和热解炭化室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高温干馏腔设有干馏腔束带,所述干馏腔束带为纵向设置在高温干馏腔内的若干条板带,若干条板带横向均匀分布,将高温干馏腔分隔成若干条带状通道;在所述中温干馏腔和高温干馏腔内还设置有VOC热解管,所述VOC热解管的入口向炉体外部连接VOC缓存罐,VOC热解管的出口向炉体外部连接VOC处理系统;在所述熄焦室内设有剩余氨水预热盘管。
所述进料系统包括给料仓、中间料仓,给料仓向中间料仓给料,中间料仓向炭化炉主体给料。
在所述干燥预热室中、炉体进料口的下方有倾斜设置的进料挡板。
所述热解炭化室中有富氧分配器,所述富氧分配器纵向设置在热解炭化室中,富氧分配器上端的富氧进气口向炉体外部连接氧气富集系统,所述富氧分配器侧壁上均布有布气孔。
所述的氧气富集系统包括干燥机、空气压缩机、储气罐、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内布置有氮气富集筛。
所述的氮气富集筛的制备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54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