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资源优化分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21318.7 | 申请日: | 202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4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奎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7/80 | 分类号: | H04L47/80;H04L47/83;H04L47/7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刘聪超 |
地址: | 065000 河北省廊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平台 资源 优化 分配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数据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资源优化分配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历史访问数据和用户身份数据,并根据优先级用户身份数据生成用户服务级别,根据优先级历史访问数据生成用户历史数据库;获取用户访问需求数据,并根据优先级访问需求数据设定资源分配参数;预设时间节点,当到达优先级预设时间节点时根据优先级资源分配参数设定备用资源量;获取剩余资源量,并设定剩余资源量分配参数。保证网络资源分配均衡,并且提高用户对数据资源的访问速率,通过对于数据资源的针对性分配,使得用户的访问需求与分配资源相匹配,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资源优化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内的各个政府部门、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等均逐步采用数字信息管理,用于不断迎合智慧城市的需求,达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的效果,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而在对城市内各种需求做出响应,意味着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才能保证城市有效运行。
但是在现阶段的大数据平台数据资源管理较为粗放,其未对数据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分配,使得每个访问大数据平台的用户的数据资源占有率高,不用于提高用户对数据资源的访问速率,进而影响了用户对大数据平台的体验。经常出现网络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从而降低了网络资源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优化大数据平台的资源分配,提高用户对于数据资源的访问速度,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资源优化分配方法,旨在提高用户对于大数据平台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半静态资源分配方式,根据时间节点的用户实时需求资源量,对全部资源进行初次分配,并根据用户历史数据库生成用户需求预测值,从而生成备用资源量和剩余资源量,并根据用户服务级别对剩余资源量进行二次分配,保证网络资源分配均衡,并且提高用户对数据资源的访问速率,通过对于数据资源的针对性分配,使得用户的访问需求与分配资源相匹配,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资源优化分配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历史访问数据和用户身份数据,并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数据生成用户服务级别,根据所述历史访问数据生成用户历史数据库;
获取用户访问需求数据,并根据所述访问需求数据设定资源分配参数;
预设时间节点,当到达所述预设时间节点时根据所述资源分配参数设定备用资源量;
获取剩余资源量,并设定剩余资源量分配参数。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访问需求数据设定资源分配参数时,包括:
根据所述访问需求数据获取用户服务级别和访问需求资源量M1;
根据所述用户历史数据库获取用户历史访问需求资源量M0;
设定第一补偿系数n1;
根据所述访问需求资源量M1和所述用户历史访问需求资源量M0,设定资源分配量M。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访问需求数据设定资源分配参数时,还包括:
当M1M0时,设定用户历史访问需求资源量M0为资源分配量M,即M=M0;
当M1=M0时,设定补偿后的用户历史访问需求资源量M0为资源分配量M,即M=n1*M0;
当M1M0时,设定补偿后的访问需求资源量M1为资源分配量M,即M=n1*M1。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定剩余资源量分配参数时,包括:
根据用户的资源分配量M生成总资源分配量;
根据所述总资源分配量与所述备用资源量M2生成剩余资源量M3;
根据用户服务级别设定剩余资源量占比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奎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廊坊奎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13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