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七元环吲哚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19184.5 | 申请日: | 2023-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35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 发明(设计)人: | 丁立建;郜强;张大帅;何山;石煜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491/044 | 分类号: | C07D491/044;C12P17/18;A61P31/10;A61K31/55;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6 | 代理人: | 何仲 |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七元环 吲哚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七元环吲哚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特点是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Ⅰ所示,其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将保藏号为CCTCC NO:M2014098的海洋球孢枝孢菌通过发酵培养来获取七元环吲哚萜类化合物的发酵物,然后将发酵物用乙酸乙酯浸泡提取得粗浸膏,在此基础上将该粗浸膏经正相硅胶柱层析,反向中压柱层析和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优点是该七元环吲哚萜类具有抗白色念珠球菌的作用,可以用于开发预防和治疗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人体上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七元环吲哚萜类化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从海洋真菌中提取的七元环吲哚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吲哚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它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结构骨架,由一个环二萜与吲哚部分连接而成。这类化合物通常是于真菌中分离出来的,基于大环的大小不同以及环上的取代基不同,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大的结构多样性。自1975年首次分离以来,吲哚萜类化合物因其强大而多样的生物活性而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吲哚萜类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菌、抗癌活性。
本发明人在对一株海洋真菌在大米培养基发酵下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调查中,发现了一个抗念珠球菌的新天然产物。目前尚未见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抗念珠球菌的报道,因此市场上也尚未见有与此相关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七元环吲哚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一种七元环吲哚萜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I)所示;
2、一种七元环吲哚萜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发酵生产
将保藏号为CCTCC NO:M2014098的球孢枝孢菌(CladosporiumsphaerospermumYS3-1-5)在PDA培养基的平板上划线,于28℃培养箱中培养活化7天后,挑取单菌落接种于PDB液体培养基中,于温度28℃、180rpm/min的转速下置于摇床上培养增菌,培养3天后收集种子液,然后将种子液按体积百分比10%的接种量接种到大米固体培养基中,于温度28℃培养30天,获得发酵物;
(2)浸膏提取
在步骤(1)得到的发酵物加入等量乙酸乙酯,反复萃取3次,随后对乙酸乙酯浸提液减压蒸干后获得粗浸膏;
(3)化合物的分离制备
将步骤(2)得到的粗浸膏首先用体积比为1:1的二氯甲烷和甲醇混合溶剂溶解后,加200-300目硅胶拌样,进行正相中压柱层析,采用体积比为(100:1)~(0: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流分,按流分极性由小到大排列,合并得到6个组分;将收集的第2个组分进行反相中压柱层析梯度洗脱,采用体积百分比为25-100%的乙腈-水为洗脱剂,收集洗脱流分,按流分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并得到38个组分;将得到的第8个组分采用乙腈与水按体积比34:66的比例混合的溶液为流动相,经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获得化合物,其结构如(I)所示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的大米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如下:将90g大米、25g海盐溶于110mL海水中配制而成。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的PDB液体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如下: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蛋白胨5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溶于1000ml海水中配制而成;所述的PDA固体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如下: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蛋白胨5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琼脂粉18克溶于1000ml海水中配制而成。
进一步,步骤(3)所述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的洗脱梯度体积比依次为100:1、50:1、20:1、10:1、5:1、2:1、1:1和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191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