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段梁运输架设系统及进行节段梁运输架设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09613.0 | 申请日: | 2023-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84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财;赵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田晓宁 |
| 地址: | 11013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节段梁 运输 架设 系统 进行 方法 | ||
1.一种节段梁运输架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运梁车(9)、船舶(1)、滑移小车(2)、卷扬机(3)、绞缆机(8)、第一龙门吊(110)和架桥机(130);
所述运梁车(9)用于将节段梁(10)从梁场运输至出梁码头;
所述滑移小车(2)、所述卷扬机(3)和所述绞缆机(8)均设置在所述船舶(1)上,所述船舶(1)的船尾处具有驾驶室(11),在所述船舶(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卷扬机(3)位于所述驾驶室(11)与所述滑移小车(2)之间,所述绞缆机(8)位于所述船舶(1)的船头处;
所述滑移小车(2)具有用于承载节段梁(10)的车体(211);所述卷扬机(3)用于驱动所述滑移小车(2)在所述船舶(1)上移动;所述船舶(1)上具有固定销耳(16),所述固定销耳(16)位于所述绞缆机(8)的远离所述船尾的一侧,所述绞缆机(8)的线缆(81)能够穿过固定销耳(16)与桥墩(30)连接;
所述第一龙门吊(110)位于所述出梁码头处,所述第一龙门吊(110)用于将位于所述运梁车(9)上的一部分节段梁(10)吊装至所述滑移小车(2)上,另一部分节段梁(10)吊装至所述滑移小车(2)与所述绞缆机(8)之间;
所述架桥机(130)位于栈桥(20)的旁侧,且所述架桥机(130)位于所述桥墩(30)的上方,所述架桥机(130)用于将位于所述船舶(1)上的节段梁(10)吊装至所述桥墩(30)上,并对位于所述桥墩(30)上的节段梁(10)进行架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段梁运输架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小车(2)包括两个单车(21)和连接于两个单车(21)之间的连接组件(22),两个所述单车(21)沿所述船舶(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所述单车(21)包括所述车体(211)和位于所述车体(211)底部的多个承重轮(212),所述车体(211)用于承载所述节段梁(10);所述承重轮(212)的轴向与所述船舶(1)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船舶(1)上具有供所述承重轮(212)沿所述船舶(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导轨(12);
所述连接组件(22)包括多个沿所述船舶(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件(221),所述连接件(221)的轴向与所述船舶(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连接件(221)包括同轴设置的可调连接螺杆(2211)和两个连接杆(2212),所述可调连接螺杆(2211)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杆(2212)之间,且两个所述连接杆(2212)中的一者与两个所述车体(211)中的一者铰接,两个所述连接杆(2212)中的另一者与两个所述车体(211)中的另一者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段梁运输架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2)沿自身延伸方向的两端具有限位板(1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段梁运输架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11)沿所述船舶(1)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第一限位结构(4);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包括限位滑轮(41)、第一限位支架(42)和限位钢轨(43),所述限位滑轮(41)设置在所述车体(211)的侧方,且所述限位滑轮(41)的轴向与所述船舶(1)的高度方向一致;
所述第一限位支架(42)设置在所述船舶(1)上,所述限位钢轨(43)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支架(42)上,所述限位钢轨(43)上具有与所述限位滑轮(41)滚动配合的限位槽(431),在所述车体(211)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限位滑轮(41)位于所述限位槽(431)的两个侧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96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聚合反应器
- 下一篇:基于增强现实的建筑裂缝宽度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