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最小超欠挖结果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008702.3 | 申请日: | 2023-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61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文青;文述生;郝志刚;黄海锋;闫志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杨欢 |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最小 超欠挖 结果 计算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隧道最小超欠挖结果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根据预获取的隧道数据,确定测点位置的隧中平面坐标,其中,隧道数据包括隧道的轮廓线上的多个线元;判断最后一次获取的线元是否为直线元,若是,则从最后一次获取的线元开始,按照逆时针顺序遍历所有线元,确定遍历到的第一个曲线元的圆心坐标,并确定虚拟圆心坐标;根据虚拟圆心坐标,得到最小超欠挖结果。本申请可先区分线元为直线和曲线的情况,如果线元为直线,则确定出虚拟圆心的坐标位置,从而根据直线元的虚拟圆新的坐标位置计算最小超欠挖,能够得到更精确的结果,从而改进对隧道的测量计算过程,提高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隧道最小超欠挖结果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开挖是较为关键的环节。隧道的位置由平曲线和竖曲线设置,隧道的开挖断面由隧道轮廓线设置。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超欠挖现象是难以避免的,隧道超欠挖是指使用测量手段,如无棱镜测距全站仪,获取的隧道掌子面边缘测点与隧道轮廓线的关系。当测点位于轮廓线外时为超挖,测点位于轮廓线内时为欠挖。对隧道超欠挖的数据分析,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可提高施工效率,节省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传统的隧道开挖轮廓线法采用五寸台法(断面支距法),需要使用经纬仪(或者全站仪)、水准仪和钢卷尺进行测量。先获取隧道中线的拱顶外线高程,然后间隔0.5m测量左右支距,与设计断面上的左右支距比较得到最小超欠挖结果。此方法效率较低,使用钢尺等进行测量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以便提供一种隧道最小超欠挖结果计算方法。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隧道最小超欠挖结果计算方法,包括:
根据预获取的隧道数据,确定测点位置的隧中平面坐标,其中,所述隧道数据包括隧道的轮廓线上的多个线元;
判断最后一次获取的线元是否为直线元,若是,则从所述最后一次获取的线元开始,按照逆时针顺序遍历所有线元,确定遍历到的第一个曲线元的圆心坐标;
将所述遍历到的第一曲线元的圆心坐标与所述最后一次获取的线元的圆心坐标的连线与坐标轴纵轴的交点,确定为虚拟圆心坐标;
根据所述虚拟圆心坐标,得到最小超欠挖结果。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虚拟圆心坐标,得到最小超欠挖结果,包括:
按照任意顺序遍历所有线元,并确定第一个线元的坐标及最后一个线元的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个线元的坐标和所述最后一个线元的坐标,确定所述轮廓线的圆心坐标;
根据所述轮廓线的圆心坐标、所述虚拟圆心坐标、所述第一个线元的坐标和所述最后一个线元的坐标,分别得到所述轮廓线的圆心坐标、所述虚拟圆心坐标、所述第一个线元的坐标和所述最后一个线元的方位角,并确定方位角范围;
对于任意一个线元,判断所述轮廓线的圆心坐标的方位角及所述虚拟圆心坐标的方位角是否在方位角范围内,若是,则判断该线元是否为直线元,若是,则所述测点位置在该线元的最小超欠挖结果为所述轮廓线的圆心坐标和所述虚拟圆心坐标之间的距离与虚拟圆的半径之差;若否,则所述测点位置在该线元的最小超欠挖结果为所述测点位置与该线元的直线距离。
优选地,所述判断最后一次获取的线元是否为直线元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从该线元开始,分别按照顺时针顺序和逆时针顺序确定与该线元最近的曲线元;
判断按照顺时针顺序确定的曲线元是否存在,若是,则所述按照顺时针顺序确定的曲线元的圆心坐标为虚拟圆心坐标;若否,则按照逆时针顺序确定的曲线元的圆心坐标为虚拟圆心坐标。
优选地,所述判断最后一次获取的线元是否为直线元之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87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