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帆板倾斜机构进行卫星在轨状态识别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04773.6 | 申请日: | 2023-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9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洁;汤文澜;庞博;张宇;陈斌;刘其睿;陶佳伟;张可;高栋健;赵显;豆倩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24 | 分类号: | B64G1/24;B64G1/4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李晶尧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帆板 倾斜 机构 进行 卫星 状态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帆板倾斜机构进行卫星在轨状态识别的方法,属于卫星帆板控制技术领域;步骤一、星上系统存储数据失败后,采集星上2侧帆板倾斜机构上多个电位计信息,当为展开完成状态时,进入步骤二;当为压紧状态时,进入步骤三;步骤二、卫星为全姿态捕获模式,判断该侧帆板是否在零位;当该侧帆板在零位时,则卫星完成状态设置;当该侧帆板不在零位时,进入步骤五;步骤三、卫星为入轨段控制模式,进入步骤四;步骤四、对帆板进行反向转动;步骤五、对帆板倾斜机构上电位计信息进行判断,并调整帆板倾斜机构,直至完成卫星状态设置;本发明可适应不同帆板初始状态的卫星,准确自主识别卫星在轨状态,有效提高了工作模式转换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帆板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帆板倾斜机构进行卫星在轨状态识别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正加紧卫星星座的建设步伐,星网系统低轨通讯星座是其中首个标志性工程。因受卫星构型及运行轨道等因素制约,姿轨控分系统配置双轴帆板驱动机构,增加了帆板倾斜机构(B轴)。帆板倾斜机构正常对地工作模式下在有限角度摆动,以电位计作为归零的零位基准,电位计输出范围为[-θmax,θmax];与能360度转动的帆板驱动机构(A轴)一起实现对太阳翼对日跟踪控制,从而满足整星的能源需求。
与传统的帆板初始位置在零位的发射状态不同,低轨通讯星座卫星发射状态为帆板驱动机构(A轴)在零位,而帆板倾斜机构(B轴)则为180度的收拢压紧状态。星箭分离后,卫星在入轨段模式,不通过传统火工品与卷簧方式弹开;而设计了可反复使用的加热解锁装置,需要通过帆板倾斜机构(B轴)反向驱动180度至零位,实现帆板展开。
综合考虑受帆板倾斜机构(B轴)电位计输出精度与范围,电位计输出范围[-θmax,θmax]覆盖了在轨正常使用角度范围,但不能覆盖180度的收拢压紧状态。受电位计输出范围约束,系统不能直接依靠电位计输出完成归零。为此,系统设计自主展开流程中,首先开环控制帆板倾斜机构(B轴)以高速反向转动一定时间T1;待进入电位计量程后,系统再根据电位计电压输出确定正确归零转向进行归零。帆板展开完成后,卫星转入全姿态捕获模式,帆板保持零位并跟随星体对日,保证整星能源。
对于低轨通讯星座卫星,入轨段的自主帆板展开流程,是关系到整星安全的关键流程,如未能正确执行,转入全姿态捕获模式后,有可能B轴尚未到达或超出电位计有效输出范围,无法确定正确归零转向,造成B轴不能完成归零,将危及整星能源,受限于低轨卫星测控弧段,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国网星后续将采用带电和不带电2种发射方式,且分离时不保证测控弧段。星箭分离时中心计算机首次加电,判分离后,进入入轨段模式,星上需自主进行在轨状态识别,并自主完成状态设置及帆板展开,转入全姿态捕获模式。
会出现因为特殊初始状态的帆板因自主帆板展开流程错误执行,而造成帆板控制失效危及卫星能源安全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帆板倾斜机构进行卫星在轨状态识别的方法,可适应不同帆板初始状态的卫星,准确自主识别卫星在轨状态,有效提高了工作模式转换可靠性。
本发明解决技术的方案是:
一种基于帆板倾斜机构进行卫星在轨状态识别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星上系统存储数据失败后,采集星上2侧帆板倾斜机构上多个电位计信息,判断侧帆板倾斜机构为展开完成状态还是压紧状态;当为展开完成状态时,进入步骤二;当为压紧状态时,进入步骤三;
步骤二、卫星为全姿态捕获模式,对单侧帆板进行判断,判断该侧帆板是否在零位;当该侧帆板在零位时,则卫星完成状态设置;当该侧帆板不在零位时,进入步骤五;
步骤三、卫星为入轨段控制模式,进入步骤四;
步骤四、对帆板进行反向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47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