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网联汽车ADAS功能抗扰整车在环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93675.0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85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何延伍;陈立东;樊贵全;彭元良;雷剑梅;张皓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R3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范淑萍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汽车 adas 功能 整车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网联汽车ADAS功能抗扰整车在环测试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测功机系统、传感器激励系统和EMC暗室;测功机系统设置于EMC暗室中,测功机系统用于为被测车辆提供运行平台,被测车辆上设有雷达和ADAS摄像头;控制系统与测功机系统和传感器激励系统均建立通信连接,控制系统中设有ADAS仿真控制模块,ADAS仿真控制模块用于设置及切换ADAS工况场景;传感器激励系统包括投影环幕和雷达模拟器;投影环幕和雷达模拟器均设置于EMC暗室中,且投影环幕与ADAS摄像头相对设置,雷达模拟器与雷达相对设置;EMC暗室用于为被测车辆提供电磁兼容环境。本实用新型能够完成不同ADAS工况下的性能测试,测试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网联汽车ADAS功能抗扰整车在环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和汽车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技术迅速推广,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vanced,Driver Assistance System,ADAS)搭载率逐渐提高,整车开发和验证周期较长,对测试来说最精确的环境无疑是进行实车测试,而实车测试存在测试时间、人力、场地等成本高、变换不同场景费时费力、有人参与情况下安全难保证、随机因素多可重复性低等问题。
与此同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使得车内电磁环境进一步复杂,新兴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受到监管部门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直接关系汽车电子信息安全和行驶安全。汽车智能网联系统电磁兼容(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性能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针对智能网联零部件和整车电磁兼容性能测试的需求日益迫切。并且,现有的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电磁兼容性能测试系统,在测试表现上仍有不足,例如,在测试过程中,测试工况切换时,需要对实体测试装置中的雷达模拟器和场景模拟器进行二次调整,较为耗费时间成本,测试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智能网联汽车ADAS功能抗扰整车在环测试装置,能够完成不同ADAS工况下的性能测试,测试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智能网联汽车ADAS功能抗扰整车在环测试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测功机系统、传感器激励系统和EMC暗室;所述测功机系统设置于EMC暗室中,所述测功机系统用于为被测车辆提供运行平台,所述被测车辆上设有雷达和ADAS摄像头;所述控制系统与测功机系统和传感器激励系统均建立通信连接且用于控制测功机系统和传感器激励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中设有ADAS仿真控制模块,所述ADAS仿真控制模块用于设置及切换ADAS工况场景;所述传感器激励系统包括投影环幕和雷达模拟器;所述投影环幕和雷达模拟器均设置于EMC暗室中,且投影环幕与ADAS摄像头相对设置,雷达模拟器与雷达相对设置;所述EMC暗室用于为被测车辆提供电磁兼容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由ADAS仿真控制模块设定ADAS工况场景,并对应控制传感器激励系统和测功机系统,由投影环幕向被测车辆的ADAS摄像头投影出工况场景,以便于被测车辆进行摄像头的视觉感知测试。由雷达模拟器对被测车辆的雷达进行外部激励,以便于激活被测车辆的ADAS系统。与此同时,被测车辆在测功机系统中运作,且处于EMC暗室的电磁兼容环境影响下,进而本装置能够构建得到完整的ADAS功能抗扰测试环境,通过采集此过程中被测车辆及其ADAS系统的运行数据,分析数据即可实现对被测车辆的ADAS功能电磁抗扰性能的评估。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网联汽车ADAS功能抗扰整车在环测试装置,整体结构简洁,控制方便,其中ADAS仿真控制模块的设置能够实现不同ADAS工况场景的快速切换,且由于控制系统能够在线控制测功机系统和传感器激励系统的运作,在ADAS工况场景切换后,测功机系统和传感器激励系统也能够对应自动同步调整,而不需要人为调校。且由控制系统进行统一控制更利于保持传感器激励系统及测功机系统的调整同步性,保证测试得到的数据同步性更高,更为可靠。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936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