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臂式人机界面操作箱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492571.0 | 申请日: | 2022-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13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勤;占彩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德米勒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M11/38 | 分类号: | F16M11/38;F16M11/12;F16M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萤火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158 | 代理人: | 罗巍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臂 人机界面 操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悬臂式人机界面操作箱,包括人机界面操作箱本体,所述人机界面操作箱本体包括人机界面操作箱和把手,所述人机界面操作箱的一侧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和转套,所述转套的顶部安装有悬臂组件,所述悬臂组件包括转杆和连杆,所述转杆上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接套和接头,该悬臂式人机界面操作箱能够一次性将多个连接位置处的锁定机构进行自动的松开工作,并自动地将连接位置处进行锁定,操作简单,便于人员灵活调整人机界面操作箱的位置和角度,能够利用刹车片保障摩擦力充足,避免人机界面操作箱出现下坠的状况,保护其固定安全,通过丝杆调节摩擦力的大小,适用操作箱的位置调节及设备操控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臂式人机界面操作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悬臂式人机界面操作箱。
背景技术
人员能够在人机界面操作箱上对设备进行输入指令,以便设备能够根据人员需要进行工作,为便于人员进行设备的操控工作,往往需要使用悬臂对人机界面操作箱进行支撑,以及对人机界面操作箱进行调节角度和位置,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222955.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悬臂式人机界面操作箱,本实用新型突破现有结构局限,不仅可以调整操作界面箱体的位置,还可以调整操作界面箱体的角度。不仅适用于人机界面,还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显示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安装快捷等优点,根据其公开的技术方案来看,现有的悬臂式人机界面操作箱设备在使用时,一方面,在进行人机界面操作箱的角度和位置的调节工作时,往往需要对所需调节的角度和位置进行逐一的进行调节工作,操作较为麻烦,不利于一次性完成人机界面操作箱的任意角度和位置的调节工作,另一方面,在对人机界面操作箱进行调节工作时,往往需要先将锁定机构进行松开后,再进行调节工作,若人员在进行调节操作时出现手滑,容易导致人机界面操作箱通过悬臂的转动位置产生向下摆动,不利于保障人机界面操作箱的安全。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悬臂式人机界面操作箱,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悬臂式人机界面操作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时较为方便,适适用操作箱的位置调节及设备操控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臂式人机界面操作箱,包括人机界面操作箱本体,所述人机界面操作箱本体包括人机界面操作箱和把手,所述人机界面操作箱的一侧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和转套,所述转套的顶部安装有悬臂组件,所述悬臂组件包括转杆和连杆,所述转杆上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接套和接头,所述接套的一侧安装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卡纹和卡销,所述接套的另一侧安装有摩擦力调控组件,所述摩擦力调控组件包括刹车片和丝杆。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焊接在人机界面操作箱的两侧,所述人机界面操作箱的一侧焊接有卡套,所述卡套的内侧卡有卡杆。
进一步的,所述转套焊接在底座的顶部,所述连杆的一端卡在转套的内侧,所述接头分别焊接在卡杆和转杆的一端,所述接套分别焊接在连杆和转杆的另一端,所述接套套设在接头的外边侧。
进一步的,所述卡纹分别开设在接头、连杆和卡杆的外边侧,所述接套、转套和卡套的内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一端的内侧通过螺栓安装有电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卡销卡在卡槽的另一端的内侧,所述卡销的一端通过弹簧一与电磁铁连接,所述卡销的另一端穿过卡槽并卡在卡纹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接套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刹车片卡在滑槽的内侧,所述刹车片的一侧卡在接头的外边侧。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的一端安装在接套的外侧,所述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螺纹穿过接套并使用在滑槽的内侧,所述刹车片的另一侧焊接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丝杆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通过电线与电磁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德米勒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德米勒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925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成本高效塑胶粒子混合装置
- 下一篇:阴极保护装置及钢管桩临时防腐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