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晶体管阵列陶瓷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332146.5 | 申请日: | 202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494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蒋兴彪;吴凯丽;胡耀文;马路遥;陆浩宇;邓丹;李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七三厂) |
主分类号: | H01L23/498 | 分类号: | H01L23/498;H01L23/14;H01L23/367;H01L23/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杨成刚 |
地址: | 550018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体管 阵列 陶瓷封装 结构 | ||
一种晶体管阵列陶瓷封装结构,属于半导体器件封装技术领域。包括陶瓷封装底座本体及多个引脚,在陶瓷封装底座本体的上端设有陶瓷封装框体,在陶瓷封装框体内设有多个芯片焊接区和多个引线键合区,芯片焊接区和引线键合区低于陶瓷封装框体的框体边框,芯片焊接区低于引线键合区,芯片焊接区为下沉式多层错落结构,芯片焊接区和引线键合区的表面为金属化层,在陶瓷封装结构中间层采用过孔及埋层工艺形成金属化电路连接,每个引脚与相应的芯片焊接区或引线键合区的金属化层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先对每个晶体管芯片进行单独塑封,再二次封装到塑料腔体内,造成封装体积大、重量大、可靠性低的问题。广泛用于混合集成电路、半导体功率器件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器件封装技术领域,进一步来说涉及晶体管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晶体管阵列陶瓷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晶体管芯片封装技术中,对于晶体管阵列封装,先采取每个晶体管芯片单独塑封,再二次封装到塑料腔体内,封装腔体必须满足全部器件的安装空间及焊接位置,导致占用较大空间,空间尺寸大,重量大,可靠性低(塑封器件自身可靠性不高导致电路整体可靠性下降)。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先对每个晶体管芯片进行单独塑封,再二次封装到塑料腔体内,造成封装体积大、重量大、可靠性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是:采用氮化铝陶瓷为基材的陶瓷封装底座,包含多个引脚、多个芯片焊接区和多个引线键合区。采用过孔及埋层工艺在中间层形成金属化层连接过孔进行电路连接,芯片焊接区采取下沉式多层错落结构,错落结构设计在空间纵向增加电绝缘的安全距离,增加了横向焊盘的可用面积。保证了电气绝缘距离的同时使得产品空间尺寸及重量明显降低。极大地减小了同类型功率产品封装尺寸,节省板上使用安装面积,节约板上整个空间。。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晶体管阵列陶瓷封装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晶体管发射级或源极引线键合区1,第一晶体管基级或栅极引线键合区2,第一晶体管芯片焊接区3,第二晶体管发射级或源极引线键合区4,第二晶体管基级或栅极引线键合区5,第二晶体管芯片焊接区6,陶瓷封装底座本体7,框体边框8,底面引脚。
所述框体边框8高于引线键合区及芯片焊接区。
所述芯片焊接区低于引线键合区,呈下沉式多层错落结构。
所述芯片焊接区、引线键合区与底面引脚之间的电气连接,采用过孔及埋层工艺在中间层与过孔间形成金属连接,所述金属为钨。
所述框体边框8采用金属化,保证封盖后器件全密封的气密性要求。
所述芯片焊接区金属化的最外层采用金属镀金工艺。
同时通过线路连接到外壳的电极上。减小了外壳的寄生阻抗,提升了产品性能。
有益效果:
(1)将分立元器件模块化,减小了电路的体积与重量。
(2)集成封装了主要晶体管,降低了用户选择电路的难度及生产成本。
(3)采用氮化铝陶瓷为基材,其导热性能优异,更加有利于芯片对外散热。
(4)具有绝缘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散热快、抗腐蚀性强、可靠性高等特点。
可以广泛用于混合集成电路、半导体功率器件等高可靠性要求的各类元器件中。
附图说明
图1为陶瓷封装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推挽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推挽电路产品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腾柱电路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七三厂),未经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七三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3321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装方便的衣柜灯
- 下一篇:气动支撑臂、调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