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232448.5 | 申请日: | 2022-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43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 发明(设计)人: | 徐天宝;魏纲;丁丹;李冰;木志远;于长凡;赵石;王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G11/36 | 分类号: | E04G11/36;E04G11/48;E04G17/00;E04G25/00;E04G25/04;E02D29/045;E02D3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工程 抗震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两块主支护板,贯穿主支护板的两侧居中且靠近顶端和底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气缸一,位于同一块主支护板上的两个气缸一的活塞杆末端固定安装有同一块副支护板,贯穿主支护板的顶面和底面且靠前后端的位置、贯穿副支护板的顶面和底面且靠前后端的位置均设置有缓冲柱,位于主支护板顶面的四个缓冲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块主搭载板,位于副支护板顶面的两个缓冲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块副搭载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能够同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双向支护,并且可以根据支护面的具体情况,更换不同形状的顶支板完成支护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支护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工程是指深入地面以下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所建造的地下土木工程,由于需要承受来自上层的压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抗震支护结构对地下工程进行支护,以方便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和梁柱的浇筑成型,一般抗震支护结构分为临时支护和永久支护两种,其中临时支护在混凝土和梁柱浇筑成型后需要拆除,而永久支护则作为地下工程建筑中的一部分无需拆除,起到的作用类似于支撑梁,本方案具体涉及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现有的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在使用时,由于主要受力为纵向受力,因此单个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仅有纵向支护的作用,横向支护需要另外搭建,即同一个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是无法同时完成纵横两个方向的支护工作的,并且用于支护的顶支板与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一体连接,因此,无法根据不同的支护面作出调整,不能根据支护面的具体情况更换不同形状的顶支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两块主支护板,贯穿主支护板的两侧居中且靠近顶端和底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气缸一,位于同一块主支护板上的两个气缸一的活塞杆末端固定安装有同一块副支护板,贯穿主支护板的顶面和底面且靠前后端的位置、贯穿副支护板的顶面和底面且靠前后端的位置均设置有缓冲柱,位于主支护板顶面的四个缓冲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块主搭载板,位于副支护板顶面的两个缓冲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块副搭载板,主搭载板与副搭载板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变换支护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变换支护组件包括两个呈前后向平行排列的支撑件和一块平顶支板,两个支撑件的之间固定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外圈靠前后端均设置有气缸二,气缸二的活塞杆末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套,平顶支板的底面靠前后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头,平顶支板的顶端设置有弧顶支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副支护板与主支护板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副支护板位于主支护板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主支护板的内部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两根缓冲柱之间、副支护板的内部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两根缓冲柱之间均安装有阻尼器,缓冲柱与主支护板和副支护板均为套接,位于主支护板上下端的缓冲柱分别与主搭载板的底面和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位于副支护板顶面的缓冲柱与副搭载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位于副支护板底面的缓冲柱与底板的顶面滑动连接,气缸一的伸长量小于副支护板侧面到底板侧面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件的底面与主搭载板顶面和副搭载板的顶面均为固定连接,气缸二与转轴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卡头与连接卡套卡接,平顶支板顶面开设有“丄”字形卡槽,弧顶支板的底面固定安装“丄”字形卡条,平顶支板通过卡槽配合卡条与弧顶支板卡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气缸一带动副支护板移动,再利用气缸二带动平顶支板和弧顶支板同步上升,并绕着转轴转动气缸二调节支护角度,便于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同时进行纵向支护和横向支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324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