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232448.5 | 申请日: | 2022-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43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 发明(设计)人: | 徐天宝;魏纲;丁丹;李冰;木志远;于长凡;赵石;王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G11/36 | 分类号: | E04G11/36;E04G11/48;E04G17/00;E04G25/00;E04G25/04;E02D29/045;E02D3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工程 抗震 支护 结构 | ||
1.一种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两块主支护板(2),贯穿主支护板(2)的两侧居中且靠近顶端和底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气缸一(3),位于同一块主支护板(2)上的两个气缸一(3)的活塞杆末端固定安装有同一块副支护板(4),贯穿主支护板(2)的顶面和底面且靠前后端的位置、贯穿副支护板(4)的顶面和底面且靠前后端的位置均设置有缓冲柱(5),位于主支护板(2)顶面的四个缓冲柱(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块主搭载板(6),位于副支护板(4)顶面的两个缓冲柱(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同一块副搭载板(7),主搭载板(6)与副搭载板(7)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变换支护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支护组件(8)包括两个呈前后向平行排列的支撑件(801)和一块平顶支板(805),两个支撑件(801)的之间固定安装有转轴(802),转轴(802)的外圈靠前后端均设置有气缸二(803),气缸二(803)的活塞杆末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套(804),平顶支板(805)的底面靠前后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卡头(807),平顶支板(805)的顶端设置有弧顶支板(8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支护板(4)与主支护板(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且副支护板(4)位于主支护板(2)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护板(2)的内部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两根缓冲柱(5)之间、副支护板(4)的内部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两根缓冲柱(5)之间均安装有阻尼器,缓冲柱(5)与主支护板(2)和副支护板(4)均为套接,位于主支护板(2)上下端的缓冲柱(5)分别与主搭载板(6)的底面和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位于副支护板(4)顶面的缓冲柱(5)与副搭载板(7)的底面固定连接,位于副支护板(4)底面的缓冲柱(5)与底板(1)的顶面滑动连接,气缸一(3)的伸长量小于副支护板(4)侧面到底板(1)侧面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801)的底面与主搭载板(6)顶面和副搭载板(7)的顶面均为固定连接,气缸二(803)与转轴(802)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抗震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卡头(807)与连接卡套(804)卡接,平顶支板(805)顶面开设有“丄”字形卡槽,弧顶支板(806)的底面固定安装“丄”字形卡条,平顶支板(805)通过卡槽配合卡条与弧顶支板(806)卡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23244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