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车载电机引出线接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923380.9 | 申请日: | 2022-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35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吉;宫海龙;宋闯;栾庆伟;巩魁鑫;刘维维;王亮;陈润年;夏野;杜超;谭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电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H01R13/52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晨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9 | 代理人: | 朱永林 |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车载 电机 引出 接线 结构 | ||
一种应用于车载电机引出线接线结构,属于电机结构设计领域。其包括水平导电杆、竖直铜接头、水密接头、相引接线、定子绕组、密封圈支架、转子外圈和出线盒盖,水密接头安装于出线盒盖上,水平导电杆一侧插装于水密接头内,另一侧垂直固定有竖直铜接头,定子绕组置于出线盒盖内侧,出线盒盖固定在密封圈支架上,从定子绕组引出的相引接线插入水平导电杆的U型槽内,密封圈支架通过密封圈固定于转子外圈内,竖直铜接头内连接有相电缆。解决现有的车载电机引出线结构周向易旋转松动,接触面积过小等问题,保证了导电接触面积的要求,并在周向设置可靠的机械防松结构,保证车辆行驶在负载路况下的行车安全,该结构拆装方便,操作简便,重复利用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载电机引出线接线结构,属于电机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应用于车载电机引出线结构,多因无周向定位或导电接触面积过小造成电机绕组直流电阻不稳,进而导致导电面局部过热甚至烧毁绝缘引发着火甚至驾乘人员触电事故。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应用于车载电机引出线接线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车载电机引出线结构周向易旋转松动,接触面积过小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车载电机引出线接线结构,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车载电机引出线接线结构,包括水平导电杆、竖直铜接头、水密接头、相引接线、定子绕组、密封圈支架、转子外圈和出线盒盖,水密接头安装于出线盒盖上,水平导电杆一侧插装于水密接头内,另一侧垂直固定有竖直铜接头,定子绕组置于出线盒盖内侧,出线盒盖固定在密封圈支架上,从定子绕组引出的相引接线插入水平导电杆的U 型槽内,密封圈支架通过密封圈固定于转子外圈内,竖直铜接头内连接有相电缆。
优选的:所述水平导电杆置于水密接头内侧的一端端部依次加工有细牙螺纹、外锥面和扳手夹紧面,所述竖直铜接头通过内锥面与水平导电杆上的外锥面配合,通过六角螺母旋入细牙螺纹把合,六角螺母与竖直铜接头侧壁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垫圈。
优选的:所述水平导电杆与竖直铜接头同钻铰螺纹后,内六角顶丝旋入竖直铜接头的螺纹孔并与水平导电杆的120°锥面顶紧配合。
优选的:所述水平导电杆插入水密接头内部一端的外侧壁上覆盖有绝缘层,同时端部加工有U型槽,从定子绕组引出的相引接线插入水平导电杆的U型槽内。
优选的:所述水密接头通过内六角螺母与外六角螺母固定在出线盒盖上,并通过密封垫片进行密封。
优选的:所述相电缆压接在竖直铜接头的内圆孔内。
优选的:所述扳手夹紧面为六边形柱面。
优选的:所述外锥面的锥面角度范围为5°-6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通过水平导电杆及竖直铜接头圆锥面的配合,并通过六角螺母锁紧与弹簧垫圈防松,在竖直铜接头按要求调整好角度后,使用内六角顶丝进行周向防松,保证了导电区域接触面积的要求,并同时保证车辆行驶在各路况下的电机接线安全,进而保证车辆行驶安全,通过设置水密接头与密封圈保证车辆涉水时电机的防水性能;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组装成型,安装与拆卸使用常规工具即可完成,无需专用工具,因而可大大节省成本,操作简便,可重复利用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车载电机引出线接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电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哈电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9233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