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模具配研调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45359.1 | 申请日: | 202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61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马洪勇;周文战;刘涛;喻宝林;葛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重集团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20 | 分类号: | B21D3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3 | 代理人: | 尹泽民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模具 调试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模具配研调试系统,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汽车模具配研调试系统包括试模压力机、翻模机构、移动台、回转台、横向轨道、纵向轨道和工位站,多个横向轨道间隔设置,且纵向轨道设置于多个横向轨道的中部,多个移动台用于沿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移动,工位站包括翻模工位、空工位和会车避让工位,沿横向轨道间隔设置有多个翻模工位,且在每个翻模工位处分别设置有翻模机构,沿横向轨道间隔设置有多个与翻模工位数量相同的空工位,纵向轨道的一端设置有试模压力机,且另一端设置有会车避让工位。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模具配研调试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提高了试模压力机的开动率,进而提高了汽车模具配研调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模具配研调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汽车厂商新车型的更迭周期不断缩短,新车型越早推出,越容易获得消费者青睐。这就必然导致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周期更加紧张,给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制造中最关键步骤就是最后的调试配研过程,如何提高模具调试配研效率成为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周期的重要瓶颈问题。
传统汽车覆盖件模具调试一般在试模压力机内部进行,由于上模模腔方向向下,修配时工人需要仰面修磨,修配起来较为困难,模具配研工作效率较低,工人在压力机内部配研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此外,在压力机内部配研模具时,试模压力机被占用,并且只能调试一套模具,导致价值几千万的试模压力机被迫停机,降低试模压力机的开动率,限制了汽车覆盖件模具开发效率。而通过增加试模压力机数量来提高产能需要很大投资,还占用大面积的厂房空间,投入产出比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汽车模具配研调试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模具配研调试系统,包括:试模压力机、翻模机构、移动台、回转台、横向轨道、纵向轨道和工位站,多个所述横向轨道间隔设置,且所述纵向轨道设置于多个所述横向轨道的中部,多个所述移动台用于沿所述横向轨道和所述纵向轨道移动,所述工位站包括翻模工位、空工位和会车避让工位,沿所述横向轨道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翻模工位,且在每个翻模工位处分别设置有所述翻模机构,沿所述横向轨道间隔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翻模工位数量相同的所述空工位,所述纵向轨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试模压力机,且另一端设置有所述会车避让工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模具配研调试系统,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模具配研调试系统,由一台试模压力机配置多个翻模机构,当需要修配模具时,将模具通过移动台从试模压力机内部运输到翻模工位的翻模机构处,翻模机构用于将模具的上模翻转180°,然后移动台将模具的下模运输到空工位进行修配,此时上下模模膛方向均竖直向上,人工修配方便快捷,且上下模具可一同修配,提高了修模效率,与此同时,试模压力机不再被占用,可以进行其它模具的调试或进行冲压件的小批量试生产,提高了试模压力机的开动率,使造价昂贵的试模压力机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多个移动台同时在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移动时,会车避让工位可以避免多个移动台在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移动时出现相互干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模具配研调试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提高了试模压力机的开动率,进而提高了汽车模具配研调试效率。
可选地,本汽车模具配研调试系统还包括回转台,所述纵向轨道与多个所述横向轨道相交处分别设置有所述回转台,所述回转台用于辅助所述移动台转向。
可选地,所述回转台包括底盘、齿盘、转台和驱动件,所述齿盘转动连接于所述底盘,所述转台与所述齿盘连接,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底盘上,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齿盘驱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移动台包括台板、车轮和动力机构,所述台板上用于放置模具,在所述台板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有所述车轮,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台板上,且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车轮驱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重集团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未经一重集团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453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药水滴落便于穿戴的烫发肩托
- 下一篇:艾油制造用冷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