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桁架机器人的横梁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48730.2 | 申请日: | 202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14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程旗凯;王成武;朱鑫城;王京;盛晓祥;胡志通;陈源通;俞兴;李立真;洪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硕和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2 | 分类号: | B25J9/02;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陈翔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桁架 机器人 横梁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桁架机器人的横梁连接结构,包括横梁和立柱,横梁的端部架设在立柱上并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立柱上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柱,横梁的端部下表面设置有与插柱配合的插孔,两侧的插柱分别对应两个横梁端部的插孔进行装配,完成装配后令两个横梁的端部进行对接。本实用新型依靠安装板上的插柱来配合横梁上的插孔,部件较小可以降低其制造难度,可以保证精度来实现两段横梁对接的准确度;对接位置由立柱和安装板进行支撑,可以提供良好的结构强度,保证横梁的设置稳定,有利于长期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桁架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桁架机器人的横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桁架机器人作为机器代人的重要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逐渐应用,从而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带来的出错可能。根据所要输送的产品的水平距离的长短,需要设置足够长度的横梁,而横梁是架设在立柱上的,从而提供足够的高度,令产品在被抓取后在上方进行输送。其中当输送距离较长时,就需要设置多段的横梁,将多段横梁对接后形成整段足够长度的横梁,从而便于多段横梁的各自制造和输送,降低制造和运输成本和和难度,而多段横梁的对接就需要保证有较好的对位精度和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就是要设计一种连接结构,保证横梁的对位精度和结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桁架机器人的横梁连接结构,通过在立柱处设置安装板,由安装板处实现两段横梁的对接,保证对位精度,并提供对接处的支撑保证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桁架机器人的横梁连接结构,包括横梁和立柱,横梁的端部架设在立柱上并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立柱上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柱,横梁的端部下表面设置有与插柱配合的插孔,两侧的插柱分别对应两个横梁端部的插孔进行装配,完成装配后令两个横梁的端部进行对接。
作为一种改进,安装板由立柱处向两侧延伸,形成用于支撑横梁的延伸段,延伸段上开设腰型孔供紧固件穿过并旋合在横梁上。
作为一种改进,延伸段具有前后向上翘起的上包边,上包边的内侧弧度与横梁的形状相适配,令横梁稳定限位于上包边中且插孔和插柱匹配。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有卡条,横梁的两侧设置有横槽,两个横梁在安装板处完成装配时,两侧的横槽相对应,卡条装入两侧的横槽进行限位。
作为一种改进,安装板的四周具有向下延伸的下包边,下包边从四周包围立柱并进行结构插设,下包边上开设通孔供紧固件穿过并旋合在立柱上。
作为一种改进,立柱上部还设置有左右岔开的支撑筋,两侧的延伸段分别由支撑筋在下方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依靠安装板上的插柱来配合横梁上的插孔,部件较小可以降低其制造难度,可以保证精度来实现两段横梁对接的准确度;对接位置由立柱和安装板进行支撑,可以提供良好的结构强度,保证横梁的设置稳定,有利于长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M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正面局部透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桁架机器人的横梁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横梁1和立柱2,横梁1的端部架设在立柱2上并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立柱2上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3,安装板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柱31,横梁1的端部下表面设置有与插柱31配合的插孔11,两侧的插柱31分别对应两个横梁1端部的插孔11进行装配,完成装配后令两个横梁1的端部进行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硕和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硕和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487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