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排气管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743706.X | 申请日: | 2022-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07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 发明(设计)人: | 聂凤君;陶德芝;林维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赵方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排气 管路 | ||
为了解决横置四驱发动机排气管路受到四驱取力器和副车架的布置位置影响,导致无法装配和限位等工艺装配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排气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DPF接管、第一连接管、波纹管、第二连接管以及SCR接管,DPF接管与第一连接管之间连接有防转限位接头,防转限位接头由第一防转接头和第二防转接头组成,第一防转接头设置有防转凸台,第二防转接头上设置有与防转凸台卡接配合的防转凹槽,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通过第一V形沟槽卡箍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与SCR接管通过第二V形沟槽卡箍固定连接,本装置可以满足整车动力分装线和底盘线高工位装配需求,便于生产工人操作,提升装配效率和整车质量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管路。
背景技术
发动机排气管路是将发动机的后处理系统零件相连接的一套管路总成,需要满足连接可靠、吸能减震、装配方便等功能,但往往由于整车底盘零部件繁多复杂,空间有限,并且排气管路温度高达400℃以上,需考虑零部件耐温要求,排气管路布置非常困难,可能会造成排气背压过高,降低整车动力性,因此需要设计一套便于工人装配、防转定位、结构紧凑的排气管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横置四驱发动机排气管路受到四驱取力器和副车架的布置位置影响,导致无法装配和限位等工艺装配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排气管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排气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DPF接管、第一连接管、波纹管、第二连接管以及SCR接管,所述DPF接管与第一连接管之间连接有防转限位接头,所述防转限位接头由第一防转接头和第二防转接头组成,第一防转接头与DPF接管固定连接并且设置有防转凸台,第二防转接头与第一连接管固定连接并且第二接头上设置有与防转凸台卡接配合的防转凹槽,而且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通过第一V形沟槽卡箍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与SCR接管通过第二V形沟槽卡箍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波纹管段、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一体成型,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为弯曲管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与SCR接管设置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转接头和第二防转接头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第一连接管、波纹管、第二连接管组成的一体式管路与DPF接管和SCR接管均可拆卸连接,方便避让取力器装配以及解决动力分装线AGV小车转弯半径小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
2、第一连接管通过防转限位接头的防转结构对管路进行定位,保证排气管路装配状态与设计状态一致;
3、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设计成适应整车车身的弯曲管状结构;
4、本装置所采用的排气管路结构,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完成走向布置,并且为满足工艺装配需求,在适当位置进行分段,分段位置采用凹凸定位结构,确保整套排气管路装配状态与设计状态一致,满足整车动力分装线和底盘线高工位装配需求,便于生产工人操作,提升装配效率和整车质量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转限位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颗粒捕集器(DPF)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选择催化还原器(SCR)连接状态示意图
其中,1-DPF接管,2-第一连接管,3-波纹管,4-第二连接管,5-SCR接管,6-防转限位接头,601-第一防转接头,602-第二防转接头,603-防转凸台,604-防转凹槽,7-第一V形沟槽卡箍,8-密封环,9-第二V形沟槽卡箍,10-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437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机护环检测装置
 - 下一篇:小速比高刚性单级减速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