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用蓄电池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95340.3 | 申请日: | 2022-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85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詹浩天;唐成志;陈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10 | 分类号: | B60L58/10;B60L58/12;B60L3/00;B61C17/06;B61L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吴中伟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通用 蓄电池 管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轨道交通领域。为了解决不同的车辆对于蓄电池的要求不相同,所使用的蓄电池组容量和放电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在监控蓄电池的状态时需要结合具体场景来调整蓄电池监控系统电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蓄电池管理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蓄电池管理系统采用主从结构,从控板通过单体电池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池模组温度检测模块采集蓄电池模组中单体蓄电池的电压和模组温度,并通过CAN总线汇总给主控板,同时主控板监测蓄电池主回路的电流值以及车内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与列车主控进行通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蓄电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车辆采用锂电池对整车进行供电。锂电池用于轨道交通车辆,通常需要多只锂电池组成锂电池组,将锂电池组置于具有一定密封防火性能的蓄电池箱体内,由锂电池本身特性决定的,在使用过程中需对每一只锂电池的状态进行监控,以防止锂电池出现过充电、过放电及热失控的情况。并且由于车辆的电气控制需求,BMS还需要直接控制车辆上的继电器。由于轨道交通车辆电压较高,电容量要求较大,整个蓄电池箱常常需要上百节电池串联并联,因此为了保持蓄电池的放电能力,BMS还需要能够均衡蓄电池单体的电压,从而保持蓄电池的一致性。数量众多的电池为了散热使得蓄电池箱较大,电池分布较散,因此BMS通常采用主—从式架构,从控器负责采集蓄电池单体的状态数据,主控器汇总所有电池数据并与整车通讯系统进行通信。在整车通讯中,轨道交通车辆使用通讯方式较多,常用的有RS485、CAN、MVB、TRDP通讯,而BMS主控器如果将所有通讯方式涵盖,则主控板体积不利于BMS铺设。同时各个车辆对蓄电池需求不一样,因此所使用的蓄电池容量和放电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对于蓄电池的监控通常需要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来调整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解决不同的车辆对于蓄电池的要求不相同,所使用的蓄电池组容量和放电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在监控蓄电池的状态时需要结合具体场景来调整蓄电池监控系统电路,操作繁琐、电路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交通用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主控板和多个从控板;所述主控板和所述多个从控板连接;
所述主控板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MCU、第一通讯模块、数据存储模块、DI模组、DO模块、总电流检测模块和总电压检测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用于为主控板供电;所述第一MCU与第一通讯模块、数据存储模块、DI模组、DO模块、总电流检测模块和总电压检测模块相连;
所述从控板包括第二电源模块、第二MCU、第二通讯模块、单体电池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池模组温度检测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用于为从控板供电;所述第二MCU与第二通讯模块、单体电池电压检测模块和电池模组温度检测模块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板和多个从控板通过CAN总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包括两块数字隔离、CAN模块、RS485模块;第一MCU通过其中一块数字隔离和CAN模块相连,通过另一块数字隔离和RS485模块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DI模组包含多个DI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讯模块包括数字隔离和CAN模块,电源模块与数字隔离和CAN 模块相连,CAN模块通过数字隔离和第二MCU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板通过CAN总线或RS485串行总线与列车主控进行通讯。
进一步的,所述主控板预留有CAN接口,用于通过CAN转MVB模块或CAN转TRDP 模块与列车主控进行通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953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