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斜拉桥主塔承压板姿态调整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48695.7 | 申请日: | 202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03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祥;罗文亮;何超;李定鑫;杨文广;黄亮;王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14;E01D1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36102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拉桥 主塔承 压板 姿态 调整 支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拉桥主塔承压板姿态调整支撑装置,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承压板支撑组件、位于承压板支撑组件顶端的姿态调整组件和位于承压板底端的对接组件,所述承压板支撑组件之间通过横向杆连接,所述对接组件整体呈三角结构,且斜面与承压板底面倾斜角度一致,斜面设有与承压板底面的加强肋板契合安装的卡槽,所述姿态调整组件一一对应并抵住对接组件的水平面,并能通过调节不同位置处的对接组件的高度从而调节承压板的倾斜角度,保证斜面能贴合承压板,当对接组件与姿态调整组件对接时,能均衡重力,设计合理,结构连接环环相扣,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支撑结构稳定性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斜拉桥主塔承压板调节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拉桥主塔承压板姿态调整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国家基础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大,跨河、跨海大桥施工也日益增多,斜拉桥钢结构主塔承压板施工姿态控制,因其空间结构复杂、体积大、吨位重,需在倾斜姿态安装等特点给施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目前针对大体积、大吨位钢结构构件的姿态控制,通常有两种常规做法:一是采用现场分块吊装、拼装,分块姿态调整的施工工艺,该方案中分块吊装需搭设拼装平台临时固定,高空拼装人员在拼装平台上安全难以保证;此外,需要逐块调整姿态,施工效益低,并且整体性以及焊接质量难以保证;二是采用整体吊装,整体调整的施工工艺,该方法虽然保证了施工质量,但是姿态调整控制精度方面仍存在较大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斜拉桥主塔承压板姿态调整支撑装置,保障承压板施工质量的同时能精细调整无背索斜拉桥主塔承压板姿态,解决因采用分块姿态调整导致人身安全存在隐患,施工质量无法保证,以及因采用整体吊装导致姿态调整控制精度差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斜拉桥主塔承压板姿态调整支撑装置,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承压板支撑组件、位于承压板支撑组件顶端的姿态调整组件和位于承压板底端的对接组件,所述承压板支撑组件之间通过横向杆连接,所述对接组件整体呈三角结构,且斜面与承压板底面倾斜角度一致,斜面设有与承压板底面的加强肋板契合安装的卡槽,所述姿态调整组件一一对应并抵住对接组件的水平面,并能通过调节不同位置处的对接组件的高度从而调节承压板的倾斜角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承压板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杆和从左往右设置的直立柱组、顶端固定在直立柱组柱身的斜立柱组;所述对接组件与直立柱组的顶部上下对应,对接组件包括斜面板、水平面板和三角连接板,所述斜面板顶面设有阵列排列的固定支板,固定支板之间留有与承压板底面的加强肋板契合的卡槽;所述姿态调整组件包括固定于直立柱组顶端的盖板、居于盖板中心处上的高度调节装置和围绕高度调节装置对称竖向设置的临时固结板,当高度调节装置顶住水平面板完成高度调整时,临时固结板固定在水平面板和盖板之间提供临时支撑;
在承压板姿态调整完成时能通过临时固结板进行临时支撑,能替代高度调节装置进行临时承重,相比于高度调节装置的承重能力,围绕高度调节装置对称竖向设置的临时固结板明显承重能力更好,避免在后续操作中,由于长时间的承重导致高度调节装置受损,无法循环使用;
连接杆、直立柱组、斜立柱组共同合作搭建成承压板支撑组件,并通过横向杆连接前后对称设置的承压板支撑组件,形成整体的支撑框架,支撑结构稳定性强,能最大限度满足承压板的承重需求,承重效果好,也能稳定姿态调整组件的安装。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直立柱组包括三根等距设置的左柱、中柱和右柱,左柱顶端与右柱顶端均安装有姿态调整组件,中柱的顶点与安装好的姿态调整组件顶点处于一条线上且连线与承压板底面平行,保证连线齐平能有效在初始时均匀支撑承压板,分担承压板的重力,中柱不需要高度调节,只需要在左柱和右柱设立姿态调节组件,节省安装时间和制造成本;
所述斜立柱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且顶端均向左倾斜固定支撑右柱的斜立柱,由于右柱过高,为了保证右柱的稳定性,降低右杆的长细比,通过两根斜立柱和连接杆进行加强支撑,设计合理,造型巧妙,以最少的耗材搭设框架达到最优的支撑稳固性,有效节省制造成本,缩短搭设施工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486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桨式水轮机转轮桨叶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混凝土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