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肉类加工剔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629393.5 | 申请日: | 2022-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04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马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州市铭远生态林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2C17/00 | 分类号: | A22C17/00;A22C2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先导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21 | 代理人: | 冷燕燕 |
| 地址: | 63615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肉类 加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肉类加工剔骨装置,包括把手座、防滑手胶、限位槽、砍骨刀、刀刃、剪头刀、联动把手、转杆、锁环、卡槽、第一剔骨刀、第二剔骨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装置中的砍骨刀整体构成斧头状结构,并在砍骨刀的顶部以及剪头刀的底部均设置有刀刃,使使用人员能够通过砍骨刀对骨头进行劈砍,并能够通过砍骨刀、剪头刀将细软的骨头快速剪碎,在本装置中的第一剔骨刀上单面开刃,在第二剔骨刀上双面开刃,通过设置不同型号的剔骨刀使使用人员在剔骨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进行剔骨操作,在本装置中的第三剔骨刀的一侧设置有齿槽结构并做开刃处理,使使用人员在对于骨头周边难以剔除的肉进行处理时能够通过第三剔骨刀将其快速锯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剔骨装置,具体为一种肉类加工剔骨装置,属于剔骨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肉类,是动物的皮下组织及肌肉,可以食用,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及卡路里,其属于酸性食物,肉类含蛋白质丰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而在我们日常中对肉类进行加工处理时,由于肉类食材的内部会有一部分的骨头,而传统的菜刀无法进行剔骨,为了能够把骨头剔下来,此时则需要使用剔骨装置。
然而现有的剔骨装置大多存在着各种问题:
1)在剔骨时由于骨头附近周围的肉质与骨头连接的较为紧密,而传统的剔骨刀一般通过对肉类的切割而实现剔骨操作,导致使用人员不便于进行操作,且容易造成划伤;
2)由于骨头一般为一整块,而为了便于食用,人们一般需要将骨头砍断成小块,但是直接用剔骨刀砍会导致剔骨刀局部受力过大而断裂,进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肉类加工剔骨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肉类加工剔骨装置,包括:
固定机构,其包括把手座、限位槽,用于存放剔骨刀具的矩形结构的所述把手座构成该肉类加工剔骨装置的主体结构,所述限位槽呈内凹式设置在把手座的顶部,且限位槽呈矩形结构;
砍骨机构,其包括砍骨刀,所述砍骨机构连接在固定机构的一端,用于将骨头砍断的所述砍骨刀通过螺丝连接锁定在把手座的一端;
剔骨机构,其包括第一剔骨刀、第二剔骨刀、第三剔骨刀,所述剔骨机构连接在固定机构的另一端,用于剔骨的所述第一剔骨刀、第二剔骨刀、第三剔骨刀的底端均通过转杆与把手座的另一端呈转动式连接,且均卡放在限位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把手座的外壁上胶接有一层防滑手胶,并在防滑手胶的内部填充有记忆海绵。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把手座的一端呈转动式连接有转杆,转杆上嵌套连接有扭力弹簧,并通过扭力弹簧与把手座弹性连接,且把手座的一端连接有剪头刀、联动把手构成的整体结构,且其通过转杆与把手座呈转动式连接,并在联动把手的尾端设置有卡槽,把手座上呈转动式连接有匚形结构的锁环,锁环限位卡接在卡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砍骨刀整体构成斧头状结构,并在砍骨刀的顶部以及剪头刀的底部均设置有刀刃。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剔骨刀、第二剔骨刀整体均采用高硬度不锈钢材料制作构成矩形结构,并在第一剔骨刀上单面开刃,在第二剔骨刀上双面开刃。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剔骨刀整体采用高硬度耐磨材料制作,并在其一侧设置有齿槽结构并做开刃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装置中的砍骨刀整体构成斧头状结构,并在砍骨刀的顶部以及剪头刀的底部均设置有刀刃,使使用人员能够通过砍骨刀对骨头进行劈砍,并能够通过砍骨刀、剪头刀将细软的骨头快速剪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州市铭远生态林业有限公司,未经达州市铭远生态林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293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