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空的自循环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08723.2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31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王超士;李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广东创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90 | 代理人: | 韩淑英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空 循环 散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空的自循环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内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散热器上排列有若干鳍片,所述鳍片内部中空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还包括PCBA和支撑PCBA的下壳体,所述PCBA上的电子元器件发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的相变材料吸收到热量迅速气化,气体上升至第二腔体,相变材料通过鳍片与空气接触迅速散热液化,散热器内的毛细结构产生毛细作用使得液体的相变材料回流至第一腔体的底部完成自循环散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散热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的自循环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进步,汽车行业正在飞速发展,车载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车载电子产品功耗也日益增大,传统的自然散热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车载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车载电子产品散热开始依赖于液冷。液冷方案具体为使用水泵或其他装置强制驱动冷却液在复杂的流道中循环,冷却液循环的过程中经过芯片等发热元件时带走热量,流到散热端时把热量散到周围空气中去。整个过程热量的传递过程为芯片-壳体-冷却液-散热装置(壳体)-空气。使用液冷散热成本高昂,整个流道冗长复杂,所需要的空间较大,产品重量较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量轻、散热效果好和效率高的自循环散热系统。
一种中空的自循环散热系统,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内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散热器上排列有若干鳍片,所述鳍片内部中空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腔体内填充的相变材料具有低沸点的特性,吸热瞬间气化为气体,遇冷迅速液化,使得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提高,当散热器吸收热量时第一腔体内的相变材料转化为气体上升至第二腔体,在第二腔体的气体通过鳍片与空气接触散热从而转化为液体,第二腔体沿散热器的高度方向延伸便于液体回流至第一腔体,实现自循环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内壁和第二腔体内壁均设有毛细结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毛细结构为铜粉在第一腔体内壁和第二腔体内壁的表面烧结形成的,具有高孔隙率,所述散热器吸热时,第一腔体内的相变材料吸收热量转化为气体,气体会向第二腔体流动,当气体在第二腔体与空气接触后再次转化为液体,此时毛细结构产生毛细作用使得液态的相变材料回流至第一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鳍片的表面形成为具有起伏的波浪状。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鳍片用于散热,相变材料气化的气体在鳍片位置与空气接触后遇冷迅速液化,将热量释放到空气中,所述鳍片做成波浪状的结构能够增加散热面积,散热效果更好并且提升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底座连接于所述上盖。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盖和底座连接形成中空的腔体为第一腔体,所述上盖的端部排列着若干鳍片为散热端,所述鳍片内部中空形成第二腔体,相比于传统的散热器的重量更轻,能够减轻电子产品的重量,所述底座吸收热量传递至第一腔体内壁,减少了热传播的途径,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远离所述上盖的一侧设有若干凸台。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散热器运用到不同的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的内部的电子元器件高低大小会不同,为了更好的匹配电子产品进行散热需要在底座设置凸台,所述凸台与发热的元器件连接,将热量直接传导至底座,提高了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一种中空的自循环散热系统还包括PCBA,所述PCBA上设有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与所述凸台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087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备运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齿科用工具放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