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注器的拾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69955.7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71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林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蓝(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B65G43/08;A61M5/14 |
代理公司: | 深圳舍穆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98 | 代理人: | 邱爽 |
地址: | 311199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注器 拾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描述了一种吸注器的拾取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夹持机构、推送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推送机构和夹持机构设置于承载机构,推送机构包括具有第一凹槽的容纳部、以及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的弹性部件,第一凹槽与把持部的外轮廓相匹配,并且弹性部件抵接于位于第一凹槽内的把持部的上表面,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配合形成与注射管相匹配的夹持空间,当对吸注器进行拾取时,驱动机构驱动承载机构移动以使吸注器进入夹持空间并且使把持部卡合于推送机构的第一凹槽。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化拾取吸注器,并且提高注射精度的吸注器的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大体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注器的拾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疗中,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医疗方法,常需要采用输液作为治疗手段进行治疗,通过该医疗方法能够将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输注到患者体内,以帮助患者康复。当患者需要接受输液等时,经常需要根据病情对多种不同的输液药物进行混合,而通过吸注器对不同的输液药物进行吸取以及注射等操作,可以调配出具有更符合疗效的治疗药液。
而在吸注器的运送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吸注器在多个工位之间进行运输,从而进行不同的操作。同时在吸注器进行吸取以及注射等操作前,通常需要将吸注器的针帽进行拔除,从而能够使得吸注器能够吸取药瓶中的药剂。由于临床医疗中吸注器的用量十分之大,采用人工对于吸注器在多个工位之间进行运输的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出现了对吸注器进行自动化注液的配液装置,其通常是采用夹爪对吸注器进行夹持并且通过与吸注器的把持部配合的推拉机构控制推杆的移动而进行注液。
然而,在现有的配液装置中,为了方便将吸注器的把持部卡合到推拉机构中,推拉机构的尺寸通常被设计为略大于把持部的尺寸,而推拉机构与把持部的间隙有可能在注液的过程中影响到药液注射量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有鉴于上述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吸注器进行自动化拾取并且提高注射精度的吸注器的拾取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注器的拾取装置,所述吸注器包括具有容纳腔室的注射管、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注射管内腔的芯杆、以及与所述容纳腔室连通的针管,所述芯杆具有杆体、设置在所述杆体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注射管内的活塞、以及位于所述杆体的另一端的把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夹持机构、推送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推送机构和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承载机构,所述推送机构包括具有第一凹槽的容纳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的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把持部的外轮廓相匹配,并且所述弹性部件抵接于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把持部的上表面,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部、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向或相背移动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配合形成与所述注射管相匹配的夹持空间,当对所述吸注器进行拾取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承载机构朝向所述吸注器移动以使所述吸注器进入所述夹持空间并且使所述把持部卡合于所述推送机构的第一凹槽,并且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向移动并以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从两个方向抵接所述注射管的方式夹持所述注射管。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吸注器的拾取装置中,拾取装置包括承载机构、推送机构、以及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承载机构朝向吸注器移动,能够使吸注器进入夹持空间,通过具有与吸注器的把持部的外轮廓相匹配的第一凹槽的容纳部,当对吸注器进行拾取时,把持部能够卡合于第一凹槽;拾取装置还包括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通过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向移动,能够使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从两个方向抵接注射管。由此,能够对吸注器进行自动化拾取。另外,在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弹性部件,当把持部卡合于第一凹槽时,弹性部件抵接于把持部的上表面,在推送机构在沿着芯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与把持部配合而控制芯杆的移动进行注液时,特别是在使芯杆朝向靠近针管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弹性部件抵接于把持部的上表面,能够减少因为现有技术中推送机构与把持部的上表面之间存在缝隙而产生的注液量的误差,由此,能够提高自动化注液的注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蓝(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美蓝(杭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699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频音箱
- 下一篇:一种地下装配式BDF无底板预埋抗浮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