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泥余热锅炉废气双循环再利用节能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150508.2 | 申请日: | 2022-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28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 发明(设计)人: | 毕克刚;郭宝金;吴昕谕;杨建福;蔡玲;杨改兴;吴岚;李沅炘;杨凡;金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市节能监察支队 |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3J15/02;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 53207 | 代理人: | 董建国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余热 锅炉 废气 双循环 再利用 节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泥余热锅炉废气双循环再利用节能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由隔板分隔为第一循环腔和第二循环腔,所述第一循环腔的炉壁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第二循环腔的炉壁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第一循环腔内设置有第一交换装置,所述第二循环腔内设置有第二交换装置。采用第一循环腔和第二循环腔内分别设置第一交换装置和第二交换装置实现双循环再利用节能,同时进入炉体内的废热气首先通过风冷热交换,降低温度,防止直接采用水冷导致温度差,从而减缓了废气冲击管排的冲击力和温度所致的爆管问题,同时循环补入第一循环后的热气,利用部分用热空气除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生产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泥余热锅炉废气双循环再利用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窑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就是利用水泥生产废气设计锅炉,回收利用废气中的热量,目前普遍使用的锅炉还存在受热面布置缺陷,进行热交换效率较低,无法实现高品位热量利用最大化,仍需要通过改进来提高锅炉热利用率等问题,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水泥窑头余热回收锅炉”,公开号CN210892749U,其公开了一种包括锅炉本体,锅炉本体顶端设置废气入口壳体,废气入口壳体内设置有废气均布板,锅炉本体底端连接废气出口壳体,锅炉本体内自上而下设置有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内部分别设置有管排,管排由多个换热管首尾连接形成,多个换热管沿其纵向截面方向呈矩形排布,其取得了减缓了废气冲击管排的冲击力,降低了管排的爆管率,而且通过对废气出口壳体进行结构改进,降低了粉尘对风管的磨损,增加了锅炉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但存在采用的是传统的单循环方式回收热能,如何有效提高锅炉热利用率仍然是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泥余热锅炉废气双循环再利用节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泥余热锅炉废气双循环再利用节能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由隔板分隔为第一循环腔和第二循环腔,所述第一循环腔的炉壁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第二循环腔的炉壁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第一循环腔内设置有第一交换装置,所述第二循环腔内设置有第二交换装置;
所述第一交换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循环腔内壁上密闭的交换柱体,所述交换柱体上开有常温空气进气口和第一循环热气抽风口,所述常温空气进气口和第一循环热气抽风口通过管道穿过炉体壁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二交换装置包括曲形水管。
进一步,优选的是,还包括热气补充口Ⅰ,所述第一循环腔上设置有若干热气补充口Ⅰ;所述第二循环腔上同样设置有若干热气补充口Ⅱ。
进一步,优选的是,还包括转轴,所述交换柱体中沿长度方向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安装有若干风扇叶片。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风扇叶片与转轴中心线的夹角为20~50度。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循环腔底部设置有第一排灰口,所述第二循环腔底部设置有第二排灰口。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曲形水管通过安装架与第二循环腔内壁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是,还包括安全排烟管,所述隔板内安装有与炉体内腔连通的安全排烟管,所述安全排烟管上安装有安全阀。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炉体上还安装有压力表。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进气口设置在第一循环腔的下部,所述排气口同样设置在第二循环腔的下部。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交换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气口上方,所述第二交换装置设置在排气口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第一循环腔和第二循环腔内分别设置第一交换装置和第二交换装置实现双循环再利用节能,同时进入炉体内的废热气首先通过风冷热交换,降低温度,防止直接采用水冷导致温度差,从而减缓了废气冲击管排的冲击力和温度所致的爆管问题,同时循环补入第一循环后的热气,利用部分用热空气除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市节能监察支队,未经昆明市节能监察支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505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