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降噪滑轨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136136.8 | 申请日: | 2022-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08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涛;刘子煜;杜国栋;崔金明;赵振浩;陈杰;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桩西采油厂 |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F16F15/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滑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降噪滑轨,包括滑轨主体,所述滑轨主体底部开设有用于滑行在轨道上的滑槽;还包括用于安装电机的电机安装体;所述电机安装体与滑轨主体通过减震降噪部件连接;所述电机安装体与滑轨主体同时设置相互配合作用的垂直导向结构。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了对电机运行时进行减震降噪的效果,从而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减震滑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减震降噪滑轨。
背景技术
电机固定滑轨用于对设备的底盘和连接电机进行相对的固定,并通过对连接电机在固定滑轨上的位置进行调节来保证连接电机与设备间传动的稳定性,而现有技术的电机固定滑轨无法对运行中的电机起到减震降噪的效果,因此在电机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环境。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电机的减震降噪滑轨。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6490063U,公开了一种电机用滑动式防振装置,包括架体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从架体的顶部穿设并向下延伸连接内架,所述内架置于架体内并在内架内部安装电机,所述架体侧面设有4个可转动设置的滑轮块,连接柱为T型结构,且所述连接柱上套设弹簧一和垫圈并置于架体顶面,所述内架与架体之间设有4个弹性连接的弹簧二。架体与内架通过弹簧一、弹簧二和弹簧三保证内架与架体弹性设置从而对电机减振降噪,且架体侧面设置的滑轮块可以使此装置在地面滑动,无需再次固定安装且便于输送。
存在下述缺陷:该专利需要将电机置于内架中,不利于电机日常维护和巡检;通过弹簧进行减振,无法有效降低开关磁阻电机与柱塞泵共振引起的振动和噪音。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7200469U,公开了一种电机减振装置,用于电机减震,包括:电机、缓冲垫和减震座,所述电机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底部安装有减震座,所述减震座的内部安装有多个空气减震弹簧。该种电机减振装置,通过安装在电机底座上的空气减震弹簧,比气囊的缓冲空间较大,比金属弹簧和橡胶减震垫的效果都要好,隔振效率非常高、体积小容易安装,承载能力大,自身重量较轻;并且在安装有空气减震弹簧的减震座上设置的隔热板、散热片和散热口,以及空气减震弹簧上的绝热材料层,可最大程度上降低外界温度变化对空气减震弹簧内压缩气体造成的影响,从而保证电机减震的稳定性。
存在下述缺陷:该专利未对减振弹簧和减振胶囊数量及排列情况进行阐述。该专利所用减震方式为利用压缩气体进行减振,若电机振动过大或受自重影响,易造成胶囊破裂,影响减振效果。
公开(公告)号:CN103586700B,公开(公告)日:2016-04-13公开了一种线性滑轨辅助减震调节滑块,主要由调节滑块座、贴塑调节夹条、调节固定块、固定块固定螺钉、贴塑调节夹条调节螺钉、贴塑调节夹条锁紧螺钉组成。所述调节滑块座同导轨滑块尺寸相同,安装在线性导轨上,成对紧贴所述导轨滑块的两侧,并由滑块座固定螺钉固定在机械滑台上。所述调节固定块由所述固定块固定螺钉固定在所述贴塑调节夹条上;所述贴塑调节夹条调节螺钉将所述贴塑调节夹条同调节滑块座连接并进行松紧度调节;所述贴塑调节夹条锁紧螺钉将所述贴塑调节夹条同调节滑块座固定锁紧以防止所述贴塑调节夹条动态窜动。
公开(公告)号:CN211667085U,公开(公告)日:2020-10-13公开了一种减震滑轨装置,包括上滑轨及下滑轨,下滑轨具有第一轨道面,上滑轨可沿第一轨道面移动,减震滑轨装置还包括减震机构,减震机构与上滑轨相连接,下滑轨还具有第二轨道面,第二轨道面与第一轨道面相对设置,减震机构抵接于第二轨道面,减震机构施加于第二轨道面的压力能够调节,以使上滑轨平稳地移动。通过将上滑轨设置在下滑轨的第一轨道面上,并将减震机构抵接于相对设置的第二轨道面上,当上滑轨与第一轨道面之间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减震机构与第二轨道面之间的压力能够相应地调节,从而有利于降低上滑轨与第一轨道面之间的压力变化造成的振动,有利于提高上滑轨滑动时的平稳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桩西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桩西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361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