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离并网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086803.6 | 申请日: | 2022-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48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 发明(设计)人: | 田丰;王立军;陈星;陈松;樊刚;吴文松;严巨杰;樊文武;唐明鹏;袁梦旭;杨礼萍;王键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丰川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M3/156;H02M7/48;H02M1/12;G05F1/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6 | 代理人: | 高伟 |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叙***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伏离 并网 系统 | ||
1.一种光伏离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多个光伏阵列、Buck/Boost变换器、直流母线、DC/AC单向整流器、低压电网、双向变压器T1、高压电网、开关K1、开关K2和交流负载;
所述多个光伏阵列分别通过所述Buck/Boost变换器与直流母线连接;
所述DC/AC单向整流器的直流接口与所述直流母线连接,交流接口并联有交流负载、开关K1和开关K2;
所述开关K1与双向变压器T1连接,将电压升压后并入高压电网;
所述开关K2与低压电网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DC/AC单向整流器、开关K1、开关K2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具有功率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交流负载支路的电流和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离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MPPT控制模块,所述MPPT控制模块具有控制器,电压采样电路,电流采样电路及开关管驱动电路;所述电压采样电路及电流采样电路采集光伏阵列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控制开关管驱动电路输出PWM信号,控制所述Buck/Boost变换器中开关管的导通与截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离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驱动电路采用隔离驱动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离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K1和开关K2为继电器、接触器、IGBT或MOSFE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离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离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包括输入模块、选择模块以及报警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离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变压器T2,所述DC/AC单向整流器的交流接口与隔离变压器T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离变压器T2的输出端与交流负载、开关K1和开关K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离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为两相或三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离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C/AC单向整流器内设置有LC滤波电路或LCL滤波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离并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Boost变换器包括连接于光伏组件输出端的电容C1,电容C1的一端串联N沟道型开关管Q1的漏极,所述N沟道型开关管Q1的源极与电感L1及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容C2串联并与电感L1的另一端共同电连接至电容C1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丰川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宜宾丰川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8680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等离子液体纳米抛光用的抛光液恒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割草机大角度镜头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