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混合供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677989.6 | 申请日: | 2022-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39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陆志远;许玉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英华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2 | 分类号: | F04C29/02;F04C29/04;F04C18/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黄丽莉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涡旋 压缩机 混合 供油 结构 | ||
1.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混合供油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构、驱动机构、主轴承座、动涡旋轴承、主轴承以及底轴承,所述主轴承设置于所述主轴承座的轴承腔内;
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彼此啮合的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定子、转子和曲轴,所述曲轴的轴头与所述动涡旋轴承传动连接,所述曲轴的部分轴身与所述主轴承传动连接,所述曲轴的轴尾与所述底轴承传动连接;
所述壳体限定的内部腔被隔板分隔成高压腔和低压腔;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差供油组件和油泵供油组件;
所述压差供油组件包括:
油气分离装置,所述油气分离装置设置于所述高压腔内,且设置于所述压缩机构的排气口侧,用于将所述压缩机构排气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积蓄在高压腔油池中;
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的一端与所述高压腔油池连通,其相对另一端与所述主轴承座的内部油路连通,所述主轴承座的内部油路通过主轴承的过油孔与曲轴的第一内部油路连通,所述曲轴的第一内部油路用于将润滑油从主轴承处引向动涡旋轴承处;
所述油泵供油组件包括:
油泵,所述油泵与所述曲轴的轴尾传动连接,所述曲轴的轴尾带动所述油泵旋转;
吸油管,所述吸油管一端与所述低压腔油池连通,其相对另一端与所述油泵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油泵的出油口与曲轴的第二内部油路连通,所述曲轴的第二内部油路用于将润滑油从油泵的出油口处引向底轴承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上设有用于形成第一内部油路的环形油槽、第一侧孔、偏心油孔;
所述环形油槽设置于所述曲轴用于安装主轴承的位置,所述环形油槽和所述主轴承的过油孔连通;
所述第一侧孔设置于环形油槽内,所述第一侧孔沿所述曲轴的径向延伸;
所述偏心油孔与所述第一侧孔连通,所述偏心油孔沿所述曲轴的轴向延伸,贯穿其轴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上设有用于形成第二内部油路的中心油孔和第二侧孔;
所述中心油孔与所述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中心油孔沿所述曲轴的轴向延伸,贯穿其轴尾;
所述第二侧孔与所述中心油孔连通,所述第二侧孔设置于所述曲轴用于安装底轴承的位置,所述第二侧孔沿所述曲轴的径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上还设有第一储油槽和/或第二储油槽,所述第一储油槽与所述环形油槽连通,所述第二储油槽与所述第二侧孔连通,所述第二储油槽设置于所述曲轴用于安装底轴承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油槽延伸至所述曲轴的退刀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混合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轴承的止推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径向油槽,所述径向油槽为连通所述底轴承的内孔和其外边缘的通槽。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混合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座上设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设置于轴承腔的位置,所述排油孔用于将轴承腔内集聚的润滑油排出到低压腔油池中。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混合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座上设有散热筋板,所述散热筋板设置于靠近所述主轴承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混合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座上设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用于将动涡旋盘与低压腔油池中的润滑油隔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混合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卧式涡旋压缩机的吸气口设置于靠近所述主轴承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英华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熟英华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7798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路铣刨坑槽式划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料仓料位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