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拉前盖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1660629.5 | 申请日: | 202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63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鲁子印;姜涛;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3/24 | 分类号: | E05B83/24;E05B8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李竞涛 |
地址: | 130013***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拉前盖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拉前盖锁系统,包括锁块本体和锁钩,所述锁块本体包括锁板、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通过棘轮卷簧转动连接在锁板上,所述棘爪通过棘爪卷簧转动连接在锁板上,所述棘爪上设有止动爪,所述棘轮上设有第一卡接端和第二卡接端,所述第一卡接端和第二卡接端分别在不同转角下与所述止动爪啮合;所述锁钩具有固定连接的钩部和固定部,所述钩部具有沿第一方向贯通其厚度的连接通孔,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沿第二方向贯通其厚度的一个或多个腰型孔,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通过在锁钩的固定部设计腰型孔,可以方便地实现锁钩在车体上沿第一方向的定位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前盖控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拉前盖锁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的汽车前盖锁系统需要用户在两个位置对锁系统进行操作,才能开启前盖,分别在车司机侧和车头位置。而且车头位置的二次解锁机构藏于前盖下方(位置不定,未必都在Y0、开启方向也分Y和Z向),用户必须盲操作或弯腰操作,才能勉强找到小扣手,开启前盖时往往会沾一手灰尘油脂。并且,当前车头位置的二次开启系统,冬季进入扬雪冻结后会进一步增加操作难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11448194U提供了一种双拉开启式的汽车前机盖锁,其采用具有两级啮合机构的棘轮棘爪设计实现了一件两用、双拉开启的功能,使得可以通过相同的两次操作对进行二次解锁,降低了前机盖锁解锁的操作难度,但该机盖锁结构由于仅限于对棘轮棘爪啮合结构的改进,没有对锁钩定位及前盖锁锁闭状态的监控,也没有解决具有双锁设计的车辆对双拉双锁结构的技术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提供一种双拉前盖锁系统,其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得可以在满足车辆设计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方便快捷开启的前盖锁系统,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计中提供一种双拉双锁的前盖锁系统,其可以通过在一次操作同时调节两个锁体的启闭过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拉前盖锁系统,其包括锁块本体和锁钩,所述锁块本体包括锁板、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通过棘轮卷簧转动连接在锁板上,所述棘爪通过棘爪卷簧转动连接在锁板上,所述棘爪上设有止动爪,所述棘轮上设有第一卡接端和第二卡接端,所述第一卡接端和第二卡接端分别在不同转角下与所述止动爪啮合;所述锁钩具有固定连接的钩部和固定部,所述钩部具有沿第一方向贯通其厚度的连接通孔,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设有沿第二方向贯通其厚度的一个或多个腰型孔,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通常,所述棘爪上设有转动爪,所述棘爪的转动爪通过拉丝总成连接到驾驶室操控端,操控端拉动拉丝总成带动转动爪转动从而带动棘爪绕其轴心转动使得其止动爪卡接棘轮的不同卡接端而实现棘轮棘爪解锁使得锁钩从棘轮棘爪中脱离,从而实现汽车前盖的解锁。
进一步,所述锁钩为一体成型的钣金结构,所述固定底板包括T型板,所述T 型板具有横向延伸部和纵向延伸部,所述横向延伸部和纵向延伸部分别设有一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腰型孔,所述横向延伸部具有在第三方向延伸超出纵向延伸部宽度两侧的支出段,所述钩部采用U型钩,所述U型钩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横向延伸部的两个支出段连接为L型结构。
或者,所述钩部也可以采用口字型钩,所述口字型钩在其靠近固定底板的一侧设有调节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定位螺栓,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底板和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底板上固定有与所述定位螺栓相适配的固定螺母,所述固定壳体将所述口字型钩与固定底板限位固定。
进一步,所述前盖锁系统还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固定在所述锁板上,微动开关的感应臂抵接至所述棘轮外缘上,所述微动开关电气连接至车辆的整车控制系统。
进一步,所述前盖锁系统包括两个锁块本体和两个锁钩,所述两个锁块本体包括第一锁块本体和第二锁块本体,所述锁钩包括分别适配第一锁块本体和第二锁块本体的第一锁钩和第二锁钩,所述第一锁块本体和第二锁块本体通过拉丝系统串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606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汽车用密封条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抗EMI电感护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