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型全通径双合半球阀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555544.0 | 申请日: | 2022-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02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何书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书贵 |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5/20;F16K27/06;F16K31/53;F16K4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型全通径双合 半球 | ||
1.一种高效型全通径双合半球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支撑结构(2)、阀芯结构(3)和驱动结构(4);
所述阀体(1)前后延伸分布;所述阀体(1)的上侧、下侧均开设有安装口(101);
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阀杆套(201)、芯轴套(202)和压盖;所述阀杆套(201)和芯轴套(202)均为椭圆形结构,且均开设有孔,并分别设置于阀体(1)上侧所述安装口(101)和下侧所述安装口(101);所述压盖为两个,分别设置于阀杆套(201)和芯轴套(202)的外侧;
所述阀芯结构(3)包括阀芯(301)、阀杆(302)、芯轴(303)和阀座(304);所述阀芯(301)为左右对称的两个,且一侧为球面、一侧为U型结构;两个所述阀芯(301)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平面结构的密封带(305),且保持二者在初始状态下,挤压接触形成密封;所述阀座(304)设置于阀体(1)的输入端,且靠近阀芯的一侧设有弧形面(306),阀座(304)外侧还设有压紧套(308),压紧套(308)与阀座(304)之间还设有弹性密封圈(309),并保持与阀芯(301)始终接触并形成密封;所述阀杆(302)为左右间隔分布的两个,上端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阀杆套(201)内,且向上延伸出阀杆套(201);阀杆套(201)与阀杆(302)之间还设有密封垫圈;每个所述阀芯(301)上侧与阀杆(302)连接、下侧与芯轴(303)连接;所述芯轴套(202)和芯轴(303)的配合结构与所述阀杆套(201)与阀杆(302)的结构相同;且保持每个芯轴(303)同轴对应一个阀杆(302);每个所述阀杆(302)上还设有涡轮(307);
所述驱动结构(4)配置成带动两个所述阀芯(301)同时进行相反预设角度的旋转运动,使两个阀芯(301)相互远离,在阀体(1)中心处形成流体通道;当带动两个所述阀芯(301)同时进行相对预设角度的旋转运动时,使得两个阀芯(301)相互靠近,逐渐关闭流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型全通径双合半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4)包括蜗杆座(401)、蜗杆(402)、涡轮箱(403)和驱动件(404);所述涡轮箱(403)设置于所述阀体(1)的右侧,且内部为中空;所述蜗杆座(401)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且均竖直设置于所述涡轮箱(403)内;所述蜗杆(402)左右分布,且可转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蜗杆座(401)之间;且所述蜗杆(402)的左侧、右侧均设置有螺纹,且二者的螺纹方向相反;并分别与两个阀杆(302)上的涡轮(307)匹配安装;使得蜗杆(402)逆时针转动时,带动两个所述阀芯(301)相互远离,在阀体中心处打开并形成流体通道;所述驱动件(404)配置成带动蜗杆(402)进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型全通径双合半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04)采用转轮(5),所述转轮(5)与蜗杆(40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型全通径双合半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包括第一压盖(204)和第二压盖(205);所述第一压盖(204)为椭圆形,且设有套筒(206),所述套筒(206)为两个,且插入阀杆套(201)的孔内,形成密封;所述阀杆套(201)、阀杆(302)之间还设有润滑套(203),所述第一压盖(204)、阀杆(302)和润滑套(203)上侧合围区域还填充有密封填料;所述第二压盖(205)为实体密封结构,且设置于所述芯轴套(202)下侧,二者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型全通径双合半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盖(204)与阀杆套(201)、第二压盖(205)与芯轴套(202)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型全通径双合半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301)的球面、密封带(305)的外平面、阀座(304)的弧形面(306)均设有耐磨层(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型全通径双合半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6)为耐磨硬质合金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书贵,未经何书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5554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