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门外开解锁机构和侧门外开闭耐久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199202.X | 申请日: | 2022-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59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崔胜;谭超;麦浩祥;廖劲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13/00;E05B85/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庞学哲 | 
| 地址: | 5107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门 开解 机构 开闭 耐久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门外开解锁机构和侧门外开闭耐久试验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气缸、延伸支架、第二气缸和解锁抓手,第一安装座设有第一导轨,延伸支架沿第一导轨的方向由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延伸支架通过第一滑块安装于第一导轨,第一气缸安装于第一安装座,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延伸支架的第一端连接,解锁抓手包括铰接于延伸支架的第二端的第一解锁勾和第二解锁勾,第二气缸安装于延伸支架,第二气缸的输出端沿第一导轨方向延伸至第一解锁勾和第二解锁勾之间,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设有铰接轴,铰接轴通过连杆与两侧的第一解锁勾和第二解锁勾连接。其能够模拟真实人手动作,有效减轻解锁机构前端的重量,提升解锁动作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试验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侧门外开解锁机构和侧门外开闭耐久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车门总成是车辆使用过程中使用最频繁的部件之一,总成的可靠性以及相关部件的性能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适用于车门耐久性能检测的试验装置。
目前现有技术中车门开闭耐久试验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把手夹具工装固定车门上,导致车门负重增加,无法模拟真实人手动作,同时导致车门外拉手异常损坏;
2)虽然采用夹爪式把手夹具,但夹爪式把手夹具直接采用夹爪气缸驱动导致把手夹具的前端重量较重,动作控制精度不高;
3)把手夹具的角度无法调节,对于整个车门耐久试验装置的定位提出较高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侧门外开解锁机构和侧门外开闭耐久试验装置,其能够模拟真实人手动作,有效减轻解锁机构前端的重量,提升解锁动作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一种侧门外开解锁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气缸、延伸支架、第二气缸和解锁抓手,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第一导轨,所述延伸支架沿所述第一导轨的方向由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所述延伸支架通过第一滑块安装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一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延伸支架的第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延伸支架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以实现解锁动作,所述解锁抓手包括铰接于所述延伸支架的第二端的第一解锁勾和第二解锁勾,所述第一解锁勾和第二解锁勾形成可以开合的抓手结构,所述第二气缸安装于所述延伸支架,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沿所述第一导轨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解锁勾和第二解锁勾之间,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设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通过连杆与两侧的所述第一解锁勾和第二解锁勾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解锁勾和第二解锁勾做抓手动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延伸支架包括第一延伸支杆和第二延伸支杆,所述第一延伸支杆和第二延伸支杆在所述延伸支架的第一端通过转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延伸支杆和第二延伸支杆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第一延伸支杆和第二延伸支杆之间设有气缸支座,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所述间隔,并通过气缸支座安装于所述第一延伸支杆和第二延伸支杆。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解锁勾铰接于所述第一延伸支杆,所述第二解锁勾铰接于所述第二延伸支杆。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气缸支座具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延伸支杆卡入所述第一导槽,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气缸支座锁紧,所述第二延伸支杆卡入所述第二导槽,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气缸支座锁紧。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安装座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二安装座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安装座通过第二滑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三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座沿所述第二导轨回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992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壳组件及显示设备
- 下一篇:一种再生晶圆半导体加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