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道路用新型聚丙烯长丝防裂抗渗布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189168.8 | 申请日: | 2022-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71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冯忠超;张延;孟灵晋;黄双林;王飞;史先伟;杨雪成;郭兢业;李力;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晶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27/02;B32B27/32;B32B27/12;B32B3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谢静 |
| 地址: | 253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 新型 聚丙烯 长丝 防裂抗渗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用新型聚丙烯长丝防裂抗渗布,包括防裂抗渗布本体,所述防裂抗渗布本体包括本体层和加强层;所述本体层和加强层均采用聚丙烯长丝土工布,所述本体层的密度在120‑200g/m2之间,本体层的厚度在1‑3.5mm之间,所述加强层采用均匀分布的聚丙烯长丝,聚丙烯长丝直径在50‑100μm之间,且加强层与本体层之间相互熔融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在防裂抗渗布本身的结构中采用了加强结构,使其优于一般的土工布材料,在抗拉强度、延伸率、顶破强度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在道路修复工程应用中起到了预期效果,整体结构稳定,具备道路修复工程使用的条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工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用新型聚丙烯长丝防裂抗渗布。
背景技术
土工布凭借良好的性能表现,目前已经在道路修复工程中得到了应用推广,主要用于在旧沥青路面和沥青加铺层之间,用于降低旧沥青路面变形、裂缝等对沥青加铺层产生的影响,从而在较低的工程成本下保障工程质量,并有效延长了工程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道路用新型聚丙烯长丝防裂抗渗布,使其具备道路修复工程使用的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道路用新型聚丙烯长丝防裂抗渗布,包括防裂抗渗布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裂抗渗布本体包括本体层和加强层;
所述本体层和加强层均采用聚丙烯长丝土工布,所述本体层的密度在120-200g/m2之间,本体层的厚度在1-3.5mm之间,所述加强层采用均匀分布的聚丙烯长丝,聚丙烯长丝直径在50-100μm之间,且加强层与本体层之间相互熔融连接。
所述聚丙烯长丝包括至少两层,且每层聚丙烯长丝之间相互熔融连接。
所述聚丙烯长丝包括径向聚丙烯长丝和纬向聚丙烯长丝。
所述聚丙烯长丝包括了斜向聚丙烯长丝。
所述聚丙烯长丝包括了环形聚丙烯长丝或螺旋状聚丙烯长丝。
所述防裂抗渗布本体包括了抗拉层,所述抗拉层采用纤维网格布,且纤维网格布上设有用于连通其两侧的间隙,所述防裂抗渗布本体的本体层包括两层,且所述抗拉层位于两层本体层之间,两层本体层之间通过抗拉层的间隙相互熔融连接。
所述抗拉层采用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或玄武岩纤维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在防裂抗渗布本身的结构中采用了加强结构,使其优于一般的土工布材料,在抗拉强度、延伸率、顶破强度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在道路修复工程应用中起到了预期效果,整体结构稳定,具备道路修复工程使用的条件。
在道路用新型聚丙烯长丝防裂抗渗布改进之后,使其主要铺筑于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沥青层与沥青面层之间、旧路面与加铺沥青面层之间等场合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本体层和抗拉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本体层、200加强层、300抗拉层、301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晶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晶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891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