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驾驶线控底盘的后悬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148845.1 | 申请日: | 2022-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60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 发明(设计)人: | 罗永昌;夏存良;赵懿;吴继翔;张桂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济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11 | 分类号: | B62D21/11;B60G21/055;B60B3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驾驶 底盘 悬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驾驶线控底盘的后悬架结构,包括车架,减震器总成,驱动桥,稳定杆,连杆支架,上连杆,下连杆;车架由焊接连接的第一垂向支架、第二垂向支架、第三垂向支架、横向支架、第一附件、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组成;减震器总成由左右对称分布的一对减震器、弹簧组成,组装在车架和连杆支架之间;稳定杆布置在车架和驱动桥之间;连杆支架左右对称固定在驱动桥上,连杆支架、减震器总成、上连杆和下连杆形成四连杆机构。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悬架支撑、车轮上下跳动减震、集成式安装驱动模块及横向稳定调节等功能,简化了驱动电机的安装,降低成本,抑制了制动点头和加速后挫,保持了车身姿态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驾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驾驶线控底盘的后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线控底盘后悬架通常由连杆、摆臂、弹簧、减震器、衬套、横向稳定杆等零件所组成。汽车线控底盘后悬架一般有扭力梁结构、多连杆结构、纵向钢板弹簧等形式,而且悬架系统通常与驱动系统是分别设计的两套机构,很难做到悬架系统和驱动系统的集成设计;目前的汽车线控底盘悬架系统由于设计安装、空间布置、悬架参数调整都很复杂且成本居高不下,并不适合无人驾驶线控底盘。为改善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人驾驶线控底盘的后悬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人驾驶线控底盘的后悬架结构,设计安装简单,便于调整悬架姿态参数,在车轮上下跳动时都能保持与较好的抓地力,简化悬架统的结构设计,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在于能够把驱动系统包括驱动轴、驱动电机一体化集成到后悬架中,提高线控驱动系统零件的防水防尘能力,且空间布置非常紧凑,方便大批量生产组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驾驶线控底盘的后悬架结构,包括:车架1,减震器总成2,驱动桥3,稳定杆4,连杆支架5,上连杆601,下连杆602;车架1由焊接连接的第一垂向支架801、第二垂向支架802、第三垂向支架803、横向支架9、第一附件701、第一衬套1101和第二衬套1102;减震器总成2由左右对称分布的一对减震器、弹簧组成,减震器总成2组装在车架1和连杆支架5之间,提供减震和支撑作用;稳定杆4布置在车架1和驱动桥3之间,在车辆遇到侧向冲击时,能提供对应的侧向支撑作用,提高车辆的侧向稳定性;连杆支架5左右对称固定在驱动桥3上,连杆支架5、第三垂向支架803、上连杆601和下连杆602形成四连杆机构,在实现约束车轮跳动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大大缩短上连杆601和下连杆602的长度,提高车架1强度的功能。
进一步地,车架1上焊接工字形稳定支架,工字型稳定支架由第一垂向支架801、第二垂向支架802和横向支架9焊接而成。此结构加强了车架1的抗扭刚度和抗拉强度,在该线控底盘遇到横向冲击时,能显著提高车身的侧向稳定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轮毂轴承14、制动器支架16,驱动桥3包括驱动半轴15、驱动电机17、传动机构18和差速机构19;驱动桥3上还焊接有第二附件702,制动器支架16设置在驱动桥3两端;轮毂轴承14与驱动半轴15连接;传动机构18将驱动电机17的扭矩传递给差速机构19并进一步传递给左右两根驱动半轴15,从而驱动车辆行驶。
进一步地,上连杆601和下连杆602一端为U形,另一端为环形。连杆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有效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连杆支架5上开有第一安装孔1201、第二安装孔1202、第三安装孔1203,一对第一减重孔1301和一对第二减重孔1302。零件集成度高,而且在车轮通过不平路面时,车轮的振动不会直接传递到车身,对车身及车内货物冲击较小。
进一步地,稳定杆4上设有螺母10,稳定杆4的一端与第一垂向支架80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附件702连接,能够调整底盘相对与车身的姿态,确保车轮两侧对称安装,能保证车辆行驶稳定性。
进一步地,减震器总成2的上端连接第一附件701,下端与第三安装孔1203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济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济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488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形弹簧结构剃毛器刀头
- 下一篇:一种环境空气检测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