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振器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046965.0 | 申请日: | 2022-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00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阳;秦宬;徐兆峰;文银均;冯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10 | 分类号: | F16F9/10;F16F9/32 |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器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器及汽车,包括油缸、活塞盘、驱动单元及调节盘;活塞盘、驱动单元及调节盘均安装在油缸内;活塞盘将油缸的油腔分隔为上油腔和下油腔;活塞盘上设有第一通孔,调节盘上设有第二通孔,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调节盘相对活塞盘运动,以改变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导通面积,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导通时,上油腔和下油腔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单元驱动调节盘均设置在油缸内,可以避免减振器体积的增大,并避免驱动单元受到磕碰。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无需增加油液外循环系统,从而可以降低减振器的成本。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有效避免对活塞杆的工作环境进行改变,为减振器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减振器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减振器大多分通过调节外置方式和调节内置方式实现阻尼的主动可调。
其中,调节外置方式主要是通过在减振器外部增加电机和油液外循环系统,其中,油液外循环系统内的油液和减振器内的油液可以流通,通过电机调节油液外循环系统的油量大小,实现阻尼可调。此调节方式的缺点为:增大了减振器的体积,空间较小时无法布置;电机磕碰概率较高,保护性差;另外,增加的电机和油液外循环系统,成本高昂。
调节内置方式主要是将活塞杆做成真空状,并增加纵向及横向小孔,活塞杆内部增加可旋转调节杆,相当于变相的增加或减少油缸上下油腔的液体流道来改变减振器阻尼。此调节方式的缺点为:改变了减振器的活塞杆的工作环境,导致减振器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调节外置方式造成减振器体积增加,空间较小时无法布置的问题,以及调节内置方式造成减振器的可靠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减振器及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减振器,包括油缸、活塞盘、驱动单元以及调节盘;所述活塞盘、所述驱动单元以及所述调节盘均安装在所述油缸内;所述活塞盘将所述油缸的油腔分隔为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活塞盘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调节盘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调节盘相对所述活塞盘运动,以改变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导通面积;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导通时,所述上油腔和所述下油腔连通。
可选的,所述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调节盘相对所述活塞盘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导通面积。
可选的,所述减振器还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所述活塞盘的上表面;所述活塞盘的下表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活塞杆内,所述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可选的,沿着由下而上的方向,所述安装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段孔和第二段孔;所述第一段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段孔的孔径,以形成台阶面;所述调节盘位于所述第一段孔内,所述第一通孔由所述台阶面贯穿至所述活塞盘的上表面。
可选的,在所述活塞盘的轴向上,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活塞杆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件,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调节盘质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绕所述活塞盘的轴线均匀排布;所述第二通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绕所述活塞盘的轴线均匀排布;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
可选的,所述减振器还包括滚珠,所述活塞盘和所述调节盘二者的至少一个设有滚珠槽;所述滚珠安装在所述滚珠槽内,并分别与所述活塞盘和所述调节盘抵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469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