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45419.5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94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岳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娜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具有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C柱结构的前侧轮廓为前轮廓线,前轮廓线在上下方向上呈曲线延伸,前轮廓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多段前轮廓线段,相邻两个前轮廓线段中的一个朝向前凸出且另一个朝向后凹陷,相邻两段前轮廓线段的高宽比不同,所述前轮廓线段的矢高为d,所述前轮廓线段的弦长为L,所述高宽比为所述d与所述L的比值。根据本实用新型的C柱结构,构造成为由多个拱形结构组成的高强度结构,由于各个前轮廓线段的高宽比不同,满足了避频原则,即避免车辆的振动能量激励C柱结构产生共振,加强了其对路面、动力总成激励路径衰减能力,有效衰减该位置振动能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C柱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对车辆的车身结构而言,C柱是整车车身后部结构主要骨架,其强度高低将直接影响整车车身整体水平,现有C柱结构强度较差,通常设计C柱为闭合腔体结构,而未对该位置进行专门设计加强,导致该位置强度不足,未能有效衰减路面、后驱动力传递上振动能量,易产生车内振动噪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C柱结构,所述C柱结构可以的结构强度高,可有效衰减振动能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C柱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C柱结构,所述C柱结构的前侧轮廓为前轮廓线,所述前轮廓线在上下方向上呈曲线延伸,所述前轮廓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多段前轮廓线段,相邻两个所述前轮廓线段中的一个朝向前凸出且另一个朝向后凹陷,相邻两段所述前轮廓线段的高宽比不同,所述前轮廓线段的矢高为d,所述前轮廓线段的弦长为L,所述高宽比为所述d与所述L的比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C柱结构,通过使其前轮廓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多段前轮廓线段,且相邻两个前轮廓线段中的一个朝向前凸出且另一个朝向后凹陷,使得C柱结构形成为由多个拱形结构组成的高强度结构,此外,由于各个前轮廓线段的高宽比不同,使得C柱结构满足了避频原则,即避免车辆的振动能量激励C柱结构产生共振,有助于加强C柱结构对路面、动力总成激励路径衰减能力,有效衰减该位置振动能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段所述前轮廓线段的高宽比的差值绝对值不小于0.1。
进一步地,多段所述前轮廓线段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前轮廓线段、第二前轮廓线段以及第三前轮廓线段,所述第二前轮廓线段朝向前凸出,所述第一前轮廓线段和所述第三前轮廓线段均朝向后凹陷,所述第一前轮廓线段的高宽比范围为0.2-0.35,所述第二前轮廓线段的高宽比范围为0.02-0.08,所述第三前轮廓线段的高宽比范围为0.1-0.21。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轮廓线段的高宽比为0.28,所述第二前轮廓线段的高宽比为0.05,所述第三前轮廓线段的高宽比为0.1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C柱结构包括:C柱前部,所述C柱前部的前侧轮廓为所述前轮廓线;C柱后部,所述C柱后部连接在所述C柱前部的后侧,所述C柱后部包括第一加强区,所述第一加强区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C柱前部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部且与所述C柱前部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区呈三角形,第一加强区的最长边与所述C柱前部相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区上形成有减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C柱后部还包括第二加强区,所述第二加强区与所述C柱前部的下部相接,所述第二加强区呈三角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454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活塞结构
- 下一篇:C柱结构、侧围板组件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