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抵消震动的汽车减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034001.4 | 申请日: | 2022-05-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02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舒展;齐淅伟;郁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淅川森丽汽减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3/07 | 分类号: | F16F3/07;F16F9/42;F25D31/00 |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 代理人: | 洪胜 |
| 地址: | 4744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抵消 震动 汽车 减振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抵消震动的汽车减振器,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减震机构、保护机构和降温机构,减震机构包括底端中部固连有滑杆的顶板,顶板底端固连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底端固连有底板,保护机构和降温机构均套接固定于减震机构外部,减震机构还包括有底部外柱面上均匀套接有n个冷却管的气压筒,n≥3。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套对气压筒进行保护,通过冷却管和冷却液配合使用对气压筒底端内部氮气压缩产生的热能进行吸收,同时通过圆孔和冷却板配合使用减小流动空气的截面,对经过气压筒的空气进行降温,从而使得该可抵消震动的汽车减振器,减振器散热性能较好,防止在发生意外时减振器瘫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抵消震动的汽车减振器。
背景技术
减振器是车辆重要的阻尼元件,将车辆振动的动能转化为减振器的热能散发到大气中,减振器相对速度低时,如车辆行驶在鹅卵石路面或粗糙路面,希望减振器具有较小的阻尼特性,改善底盘与路面高频激励间的隔绝提高驾驶舒适性;减振器相对速度高时,希望减振器具有较大的阻尼特性,提高车辆侧倾控制减小车辆侧倾、增大轮胎与地面间的作用力提高行驶安全性,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对悬架减振器特性的要求因路面、载荷、汽车运动状态等具体行驶工况不同而不同,减振器的阻尼特性是减振器的重要特性之一,直接影响汽车的操控性、舒适性、NVH以及安全性等,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1、减振器在工作时会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对振动进行吸收,完成减震,现有的可抵消震动的汽车减振器,单靠筒壁裸露在空气内部进行散热,从而导致长时间工作下减振器散热性能降低;
2、气压式减震器是单筒结构,在汽车行驶中一但气压式减震器筒壁发生任何轻微形变都会造成减震器瘫痪,无法继续工作,现有的可抵消震动的汽车减振器,外部没有保护装置,从而导致其容易在发生意外时瘫痪。
因此,现有的可抵消震动的汽车减振器,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抵消震动的汽车减振器,通过保护套对气压筒进行保护,通过冷却管和冷却液配合使用对气压筒底端内部氮气压缩产生的热能进行吸收,同时通过圆孔和冷却板配合使用减小流动空气的截面,对经过气压筒的空气进行降温,从而使得该可抵消震动的汽车减振器,减振器散热性能较好,防止在发生意外时减振器瘫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抵消震动的汽车减振器,包括减震机构、保护机构和降温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底端中部固连有滑杆的顶板,所述顶板底端固连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底端固连有底板,所述保护机构和降温机构均套接固定于减震机构外部,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有底部外柱面上均匀套接有n个冷却管的气压筒,n≥3,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中部外柱面上均匀开设有n个通孔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固定于气压筒顶部外柱面上,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外柱面上圆周阵列有n个冷却板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气压筒底部外柱面上,通过顶板和底板配合使用对减震弹簧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顶板、减震弹簧和底板配合使用,把汽车轮胎的晃动的机械能储存在减震弹簧内部,气压筒内部灌入有氮气,冷却管内部灌入有冷却液,通过冷却管和冷却液配合使用对气压筒底端内部氮气压缩产生的热能进行吸收,通过保护套对气压筒进行保护,通过冷却板对减小流动空气的截面,对经过气压筒的空气进行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内壁与气压筒顶部外壁固连,所述滑杆底端固连有活塞,通过气压筒对底板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滑杆对活塞的位置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滑杆贯穿气压筒顶部,并带动活塞与气压筒内壁滑动连接,通过活塞移动对气压筒内部氮气进行挤压。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顶部内壁圆周阵列有n个连接杆,且保护套通过n个连接杆套接固定于气压筒外壁,通过气压筒和连接杆配合使用对保护套的位置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淅川森丽汽减有限公司,未经淅川森丽汽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340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喷药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控机床用多级沉降过滤式冷却液回收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