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白车身全破坏辅助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87803.0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96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罗晓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元创汽车零部件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4 | 分类号: | B23P23/04;G01M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廉海涛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破坏 辅助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车身全破坏辅助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人需要进入狭窄的白车身内部区域,操控较重的破拆设备导致效率降低的问题;其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连接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端部连接有剪扩头,所述机械臂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可带动剪扩头相对机械臂进行上下转动,所述机械臂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可带动剪扩头相对机械臂进行左右转动;通过设置多段的机械臂,使其端部的剪扩头具有较高的自由度,方便剪扩头伸入白车身内部对焊缝连接处进行破拆,整个装置能应对多种形状白车身的内部破拆工作,破拆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车身全破坏辅助机构。
背景技术
白车身的破坏性试验是用于检查白车身的焊点质量、涂胶质量以及钣金内腔膜厚等最有效的手段,破坏性试验的本质是通过破拆白车身上焊合的钣金件,然后再通过目视或者通过工具来检查测量其焊点质量、涂胶质量以及钣金内腔膜厚。
不过目前进行白车身的破坏性试验,一般是由工人使用如剪扩钳等破拆用具对白车身的一些焊点连接处进行拉裂破拆,此类焊点部分在白车身内部,因而需要工人与设备移动至白车身内部进行破拆操作。在白车身内部活动空间小,再加上剪扩钳重量有近20公斤,这样的工作要求导致工人无法长效连续的工作,严重降低了破拆效率。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白车身权破坏辅助机构,用于改进工人需要进入白车身内部以及使用较重的破拆设备的现有工作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白车身全破坏辅助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人需要进入狭窄的白车身内部区域,操控较重的破拆设备导致效率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白车身全破坏辅助机构,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连接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端部连接有剪扩头,所述机械臂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可带动剪扩头相对机械臂进行上下转动,所述机械臂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可带动剪扩头相对机械臂进行左右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相较第一转动轴更贴近剪扩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之间设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可带动剪扩头相对机械臂进行上下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与第四臂,所述第一臂与座体相连,所述第一转动轴设于第一臂与第二臂的连接处,所述第三转动轴设于第二臂与第三臂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转动轴设于第三臂与第四臂的连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座体包括支撑座与立柱,所述第一臂与立柱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一臂的底部设置有液压杆控制其相对立柱上下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剪扩头包括与机械臂相连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端部铰接有刀头,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刀头之间设有连接杆分别与两者铰接,所述固定板、刀头、连接杆设有对称的两组。
进一步的,所述刀头包括L型板,所述L型板上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刀头合拢后形成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刀头的剪切面上形成有锯齿,所述刀头的剪切面上形成有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多段的机械臂,使其端部的剪扩头具有较高的自由度,方便剪扩头伸入白车身内部对焊缝连接处进行破拆,整个装置能应对多种形状白车身的内部破拆工作,破拆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元创汽车零部件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襄阳元创汽车零部件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87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互联式连通型的配电柜
- 下一篇:催化器、废气再循环系统、发动机总成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