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门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964942.1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98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徐佳鸣;彭荣华;盛大全;汤陆明;郑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80 | 分类号: | B60J10/80;B60J10/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密封 结构 | ||
一种车门密封结构,包括车架、前门、后门、第一密封部分、第二密封部分和第三密封部分。其中,第一密封部分沿车架门缝布置,其呈整体环形,且第一密封部分包括在车架A柱和C柱至少其中之一下方的非直线部分,非直线部分贴合车架轮廓以避开A柱和C柱下方的区域。第二密封部分位于第一密封部分内侧,沿车架门框布置,其呈整体环形且第二密封部分相对于第一密封部分更接近车架内的座舱。第三密封部分包括前门后侧边的中央内密封部分和后门前侧边的中央外密封部分。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无B柱且平开车门完整的两道密封,为平移车门预留了足够的空间。此外,两道密封能够完整地布置在车身上,避免了从车身到车门的过度结构,规避了泄漏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门密封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特别针对无B柱车型的汽车的车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图1、图2a和2b示出了现有的一般汽车的车门密封结构。众所周知,现有的汽车结构通常具有A柱、B柱和C柱。其中,汽车的前门通过铰链安装在A柱上,后门通过铰链安装在B柱上。
现有的车门密封结构分为车门部分和车架部分,如图1所示,车门的内侧边沿上、位于汽车A柱下方的位置具有一部分密封条12,而与其相对应的、位于车架门缝的位置也有相对应的密封条13。通过这种一部分位于车门上的密封条12、一部分位于车架(门缝)位置的密封条13,当车门关闭时,密封条12和密封条13共同合成一条完整的密封条。
然而,这种结构的问题在于,车门的密封条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是由位于车门的密封条12和位于车架的密封条13拼接而成,因此其一定会有一定的间隙11。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样的间隙11是对车门整体密封性不利的,但又无法完全避免,否则密封条12和密封条13会有重叠区域,也会导致密封性能的降低。
另一方面,如图2a和2b所示,为了使车门能够更好地与车架相密闭,现有的车门在其靠近B柱位置的上角处设有额外的密封块14,这里的密封块14与车架B柱位置的缺口相对应,相应地车架的密封条也并非是一个整体,其在于密封块14的对应位置具有一个缺口。当车门关闭时,密封块14抵靠在B柱相应的位置上,使得车门与B柱之间的缝隙得以密闭。
这种现有技术车门在B柱处有缺口,其目的是为了安装上锁,导致无法在车门上面布置完整的密封条。利益方面,对于A柱位置而言,现有结构一半密封条在车门上,一半在车身上面导致密封条不连续,密封效果不可靠,有非常高的泄露风险。如果将上述结构应用在平移门+无B柱汽车上,现有结构的第一道密封无法布置,或者存在不完整,不连续的问题。
上述现有技术均是传统汽车的车门密封结构及形式。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目前无B柱汽车又一次成为了汽车研发的趋势。这是因为乘客进出车门的通过性一直是客户购买汽车的重要考量,平开门+无B柱的设计是很多主机厂目前正在重点研究的车身结构。
但是,平开门的运动机构非常庞大,对于门槛及车身的空间占据大,无法布置常规的安装在车门上的等截面头道密封条。常规旋转车门通过与车身B柱的配合实现多道密封,无B柱时需要新的结构实现密封。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技术无法适用于无B柱车型,并且如果直接在无B柱车型上使用现有的设计思路,那么相应的缺陷仍然无法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车门密封存在缺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密封结构及汽车,至少能解决车门密封结构上的诸多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门密封结构,包括车架、前门、后门、第一密封部分、第二密封部分和第三密封部分。其中,第一密封部分沿车架门缝布置,其呈整体环形,且第一密封部分包括在车架A柱和C柱至少其中之一下方的非直线部分,非直线部分贴合车架轮廓以避开A柱和C柱下方的区域。第二密封部分位于第一密封部分内侧,沿车架门框布置,其呈整体环形,且第二密封部分相对于第一密封部分更接近车架内的座舱。第三密封部分包括前门后侧边的中央内密封部分和后门前侧边的中央外密封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649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坐式飞鸟训练器的便捷动臂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户外光伏节能汇流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