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装置壳体、充电装置和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940471.0 | 申请日: | 2022-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40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郝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2/70;B60L53/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装置 壳体 车辆 | ||
本文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壳体、充电装置和车辆,充电装置壳体包括外壳基体,所述外壳基体的前端形成对接腔,所述对接腔中设有与所述外壳基体一体成型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侧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安装充电端子,所述安装板的后侧与所述外壳基体的后端形成容置空间,用于容纳电路板;其中,所述外壳基体为由无卤材料制成的壳体。根据本文的充电装置壳体采用无卤材料制成,可以降低生产充电装置壳体的模具的损耗,保持模具精密性;同时充电装置壳体通过安装板将端子与电路板紧密地集成在一起,壳体结构集成度高、密封性好、便于组装。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壳体、充电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电动汽车的普及率也在逐渐提高,但是由于电动汽车需要通过充电来进行能源补充,因此,如何安全、高效地生产低成本的充电装置是本领域的重要课题。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时,需要将充电插头与充电座相连接。现有的充电座集成性不高,组装工艺复杂;充电座壳体的材料成本较高,通常采用有卤材料制成,其中,常用到的卤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若遇到高温情况,受热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的腐蚀性卤化氢气体,造成二次危害,不环保,且对设备有一定的腐蚀性;且壳体防护等级低、密封性差,充电座容易进水、进灰尘,容易产生短路的问题,对充电汽车及充电桩都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严重时会引发火灾。
实用新型内容
本文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壳体、充电装置和车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文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壳体,所述充电装置壳体包括外壳基体,所述外壳基体的前端形成对接腔,所述对接腔中设有与所述外壳基体一体成型的安装板,
所述安装板的前侧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安装充电端子,
所述安装板的后侧与所述外壳基体的后端形成容置空间,用于容纳电路板;
其中,所述外壳基体为由无卤材料制成的壳体。
优选地,所述无卤材料包含聚合物和阻燃剂。
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优选地,所述外壳基体的前端表面上凸伸形成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所述前端表面形成插接台阶部,所述插接台阶部用于与外部插接端匹配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为筒状安装孔,所述筒状安装孔穿设于所述安装板,且自所述安装板的前侧表面向外凸伸的筒状顶表面突出于所述前端表面且隐藏于所述对接部的对接表面。
优选地,所述筒状安装孔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有突起,用于限制所述充电端子的径向移动。
优选地,自所述外壳基体的后端径向向外延伸有平板支撑部,所述平板支撑部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和多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连接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连接长度,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车身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充电装置的其他部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自所述平板支撑部的外周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平板部,和连接所述第一平板部与所述平板支撑部的外周的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平板部上设置有销孔;
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自所述平板支撑部的外周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平板部,所述第二平板部上设置有销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在所述容置空间内,自所述安装板的后侧表面与所述外壳基体的内壁之间连接形成有成对的第一限位部,用于限位所述电路板。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后侧表面还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用于匹配所述电路板的定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40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