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腔式增压总泵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908335.3 | 申请日: | 2022-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43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灵刚;刘叶芝;韩伟玉;金作斌;刘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环奥恒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T13/122 | 分类号: | B60T13/122;B60T13/135;B60T13/18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 代理人: | 郭斌斌 |
| 地址: | 3176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腔式 增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双腔式增压总泵,属于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制动主缸中主推杆内移时阻力不断增大的问题。本双腔式增压总泵,包括泵体以及活塞组件,活塞组件外侧和泵体内侧之间设置有数个密封件并将泵体内腔依次分隔出进油腔一、补油腔一、制动腔一、进油腔二以及制动腔二,泵体内还具有调节腔且该调节腔内设置有调节阀芯和弹性件,所述调节腔分别与所述制动腔一、补油腔一和进油口一相连通,所述调节阀芯在弹性件弹力作用下能将补油腔一和进油口一之间阻断,所述调节阀芯能在制动腔一的油压作用下克服弹性件弹力移动并使补油腔一和进油口一之间相连通。本双腔式增压总泵具有制动阻力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动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腔式增压总泵。
背景技术
制动系统作为车辆最基础的安全控制系统,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安全性能。制动主缸的作用是将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的作用力,根据液压能整理、液压能传递的原理将力转变为液压,传递至各个制动器处产生制动效果。双腔式总泵采用双回路形式来实现液压的传递和控制。
例如,人们设计了一种新能源车用制动主缸,并申请了中国专利,其申请号为:202111318738.9;其公告号为:113753005B;该车用制动主缸包括主缸、主缸的上方设有油箱,主缸的顶部设有第一补偿孔和第二补偿孔,用于与油箱连通,主缸内依次设有主推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主缸的侧方设有第一排油口和第二排油口,主推杆远离第一活塞的一端与真空助力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活塞远离第一活塞的一端与主缸的内壁弹性连接,主推杆能够驱动第一活塞及第二活塞移动,第一活塞往返移动能够封堵或开启第一补偿孔,第二活塞往返移动能够封堵或开启第二补偿孔。
然而,该制动主缸工作的过程中,随着主推杆的内移,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内移,第一活塞外侧和主缸内壁之间形成的油腔逐渐缩小,该油腔的泄油速度慢,油缸内压力不断增大,会对主推杆的推进造成阻力,不利于快速制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腔式增压总泵,解决了现有制动主缸中主推杆内移时阻力不断增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双腔式增压总泵,包括泵体以及设置于泵体内的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外侧和泵体内侧之间设置有数个密封件并将泵体内腔依次分隔出进油腔一、补油腔一、制动腔一、进油腔二以及制动腔二,所述泵体的侧部开设有与进油腔一相连通的进油口一、与进油腔二相连通的进油口二、与所述制动腔一相连通的出油口一以及与所述制动腔二相连通的出油口二,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内还具有调节腔且该调节腔内设置有调节阀芯和弹性件,所述调节腔分别与所述制动腔一、补油腔一和进油口一相连通,所述调节阀芯在弹性件弹力作用下能将补油腔一和进油口一之间阻断,所述调节阀芯能在制动腔一的油压作用下克服弹性件弹力移动并使补油腔一和进油口一之间相连通。
本双腔式增压总泵工作时,活塞组件整体内移,即向制动腔二方向移动,在此移动的过程中,制动腔一和补油腔一缩小,内部油压升高。当制动腔一的油压升高到临界值时,作用在调节阀芯上,使得调节阀芯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作用移动,并使补油腔一和进油口一之间相连通,则补油腔一内的油液将经过调节腔迅速排向进油口一,使得补油腔一内的油压迅速降低,减少制动阻力,便于快速轻松地制动。
在上述的双腔式增压总泵中,所述泵体内腔为阶梯状,包括均呈圆柱状的内腔一和内腔二,所述内腔一和内腔二同轴线相邻设置,且内腔一的直径大于内腔二的直径,所述活塞组件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进油腔一和补油腔一位于内腔一处,所述制动腔一、进油腔二和制动腔二位于内腔二处。
在上述的双腔式增压总泵中,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一、活塞二、设置于活塞一和活塞二之间的弹簧一以及设置于制动腔二内的弹簧二,所述活塞一设置于内腔一中且部分伸入内腔二,所述活塞二位于内腔二中,所述活塞一和活塞二之间形成上述制动腔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环奥恒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玉环奥恒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9083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掘进机电缆自动拖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循环卤煮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