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885273.9 | 申请日: | 2022-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10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淑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李魁峰 |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中心 余热 利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热电转换装置,热电转换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热端壳体和冷端壳体,所述热端壳体和冷端壳体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热电转换元件,所述热电转换元件电连接储能单元,所述储能单元电性连接供电接口;所述热端壳体的一端通过设置有排气扇的排气管连通数据中心,所述热端壳体的另一端连通冷却盘管的进气端,所述冷却盘管的出气端通过输气管连通数据中心,所述冷却盘管的进水端连通冷却水源,冷却盘管的出水端连通热水供应管道;所述冷端壳体的一端连通冷却水源,所述冷端壳体的另一端连通热水供应管道。排气扇、热电转换装置和冷却盘管配合,利用数据中心的高温空气发电生产热水,并产生低温空气对数据中心降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中心余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对数据中心数据存储的容量需求大幅增长,数据中心的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在提供海量数据服务的同时,数据中心自身也在消耗着大量能源。
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将从2020年的6700亿度电,增长至2025年的9500亿度电,约占全球总用电量的3%,如此巨大的电力能源消耗,必然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维持服务器的正常运行,这些热能还需要更多的电力进行冷却以达到散热的效果,浪费了大量能量;如果大量清洁、高品位热能排放到空气中,不仅浪费大量能量,还会增加环境负担。数据中心的高能耗不仅给机构和企业带来了沉重负担,也造成了全社会能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数据中心余热,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一个重要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热电转换装置,热电转换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热端壳体和冷端壳体,所述热端壳体和冷端壳体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热电转换元件,所述热电转换元件电连接储能单元,所述储能单元电性连接供电接口;
所述热端壳体的一端通过设置有排气扇的排气管连通数据中心,所述热端壳体的另一端连通冷却盘管的进气端,所述冷却盘管的出气端通过输气管连通数据中心,所述冷却盘管的进水端连通冷却水源,冷却盘管的出水端连通热水供应管道;
所述冷端壳体的一端连通冷却水源,所述冷端壳体的另一端连通热水供应管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热端壳体和冷端壳体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绝缘导热层,热端壳体上的绝缘导热层和冷端壳体上的绝缘导热层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热电转换元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热电转换元件包括:绝缘连接热端壳体的第一热电转换层,和绝缘连接冷端壳体的第二热电转换层,相邻冷端壳体和热端壳体之间的第一热电转换层和第二热电转换层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热电转换装置中的各个热电转换元件串联连接,串联的热电转换元件整体连接储能单元。
更进一步地,所述储能单元包括检测全部热电转换元件输出电动势的第一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全部热电转换元件输出电流的第一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电路和第一电流检测电路电性连接电压转换电路控制器,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控制器通过PWM引脚连接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检测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电压的第二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检测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电流的第二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检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控制器;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电性连接蓄电池。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控制器;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且连接电感,所述电感连接电容的一个极板,电容的另一极板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漏极源极之间分别并联单向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852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新生儿病号服
- 下一篇:地球化学找矿用采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