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885273.9 | 申请日: | 2022-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10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淑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李魁峰 |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中心 余热 利用 系统 | ||
1.一种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电转换装置(1),热电转换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热端壳体(11)和冷端壳体(12),所述热端壳体(11)和冷端壳体(12)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热电转换元件,所述热电转换元件电连接储能单元(16),所述储能单元(16)电性连接供电接口;
所述热端壳体(11)的一端通过设置有排气扇(2)的排气管连通数据中心,所述热端壳体(11)的另一端连通冷却盘管(3)的进气端,所述冷却盘管(3)的出气端通过输气管连通数据中心,所述冷却盘管(3)的进水端连通冷却水源,冷却盘管的出水端连通热水供应管道;
所述冷端壳体(12)的一端连通冷却水源,所述冷端壳体(12)的另一端连通热水供应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端壳体(11)和冷端壳体(12)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绝缘导热层(13),热端壳体上的绝缘导热层和冷端壳体上的绝缘导热层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热电转换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元件包括:绝缘连接热端壳体(11)的第一热电转换层(14),和绝缘连接冷端壳体(12)的第二热电转换层(15),相邻冷端壳体和热端壳体之间的第一热电转换层(14)和第二热电转换层(15)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装置(1)中的各个热电转换元件串联连接,串联的热电转换元件整体连接储能单元(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16)包括检测全部热电转换元件输出电动势的第一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全部热电转换元件输出电流的第一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电路和第一电流检测电路电性连接电压转换电路控制器,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控制器通过PWM引脚连接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检测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电压的第二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检测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电流的第二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检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控制器;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电性连接蓄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控制器;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且连接电感,所述电感连接电容的一个极板,电容的另一极板连接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漏极源极之间分别并联单向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接口包括直流供电接口和交流供电接口,所述储能单元(16)电性连接直流稳压电路,所述直流稳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直流供电接口,所述储能单元(16)电性连接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电性连接所述交流供电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接口电连接数据中心,为数据中心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数据中心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热电转换装置(1)配置多个所述热端壳体(11)和所述冷端壳体(12)时,热端壳体和冷端壳体交替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8527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新生儿病号服
- 下一篇:地球化学找矿用采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