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蛇行运动轨道车辆减振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839086.7 | 申请日: | 2022-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63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农;罗亮;郑敏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9/22 | 分类号: | F16F9/22;F16F9/32;B60G1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侯越玲 |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蛇行 运动 轨道 车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蛇行运动轨道车辆减振装置,其包括:用于提供抗蛇形运动的减振阻尼的减振器;用于连接两个减振器中的至少四个腔室的液压回路;以及设置在液压回路上,用于改变液压回路的构型以及调节减振器输出的抗蛇形阻尼大小的液压阀。减振器至少包括第一减振器和与第一减振器并行设置的第二减振器,两个减振器所构成的至少四个腔室按照两两相连的方式形成互不连通的至少两条液压回路,两个液压回路按照能够基于液压阀改变回路构型的方式连通于液压阀,液压阀内还设置有以改变液压回路中液压介质的流量大小的方式连通于液压回路的阻尼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蛇行运动轨道车辆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油压减振器是轨道车辆上的关键零部件,尤其是抗蛇行减振器,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其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轨道车辆的乘坐舒适性与安全性。在列车上安装抗蛇行油压减振器,已成为一种趋势,且铁路总公司规定在速度高于160Km/h的列车上必须安装抗蛇行减振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飞速发展,轨道车辆的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对抗蛇行减振器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个科研机构对抗蛇行减振器的研究也不断加深。
目前我国动车组时速已达300千米/小时,车辆运行稳定性、安全性要求为本技术领域重要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由于车体及转向架固有结构,车辆在运行时会不可避免地呈现蛇行运动趋势,车辆运行轨迹与轨道吻合稳定性降低,进而降低车辆稳定性。车辆在不同时速运行时,需要不同抗蛇行运动阻尼力,而当车辆转向时减振装置仅需提供较小阻尼力。因此要求减振装置提供足够大的阻尼力并实现阻尼可控可调。传统减振装置中,各减振器独立工作、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且不易维护。
公开号如CN109747365A的对比文件提出了一种液压装置及使用该液压装置的车辆,其包括分别用于对应车辆的四个车轮设置的前、后两对液压缸,前、后两对液压缸中,同一对液压缸的一个的有杆腔和无杆腔通过电磁换向阀与另一个的有杆腔和无杆腔选择连通,左右同侧的两个液压缸的有杆腔通过第一输油管路连通,无杆腔通过第二输油管路连通,第一、第二输油管路分别连接有蓄能器,液压互联装置还包括分别与第一、第二输油管路连通的、用于连接油箱和油泵的两条主输油管路,两条主输油管路上在沿朝向液压缸的流向上依次串接有用于换向和切断两条主输油管路的第一电磁阀以及分流和并流两条主输油管路的第二电磁阀,液压互联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以及与控制装置连接的分别用于测量车辆两侧高度的高度检测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连接电磁换向阀以及第一、第二电磁阀。
公开号如CN21219545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铁多功能横向减振装置,包括斜对称布置的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的液压油路通过管路连通,且在连通的管路上安装有阻尼阀块;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内均包括通过油路依次连接的储油缸、压缩腔和拉伸腔。该地铁多功能横向减振装置,可以起到和传统的横向减振器加上抗蛇行减振器的作用;在车辆横向振动时,提供较小的阻尼力,起到和传统横向减振器类似的横向减振作用,改善舒适性;在车辆蛇形运动时,提供较大的阻尼力,起到和传统抗蛇行减振器类似的抗蛇行作用,提高运行稳定性。
公开号如CN111255848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减振器用可调阻尼阀及其调节方法,可调阻尼阀包括:阀腔,一端为进油端;出油孔,从侧面连通阀腔并靠近阀腔的进油端;阀座,固定于阀腔的进油端,阀座上设有沿轴向贯穿阀座的阀座内孔;阀芯,与阀腔间隙配合,阀芯上设有中心盲孔和阻尼孔,中心盲孔设于阀芯面向阀座的一端端面上并与阀座内孔连通,阻尼孔沿径向贯穿阀芯并与中心盲孔连通;调阀螺母,螺纹连接于阀腔的另一端;弹簧,压缩于阀芯与调阀螺母之间。
然而现有技术在轨道车辆抗蛇形运动方面的应用较少,难以在轨道车辆的抗蛇形运动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8390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清洗的搪瓷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急落效果的背部肌肉锻炼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