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清水模板数控加工自动化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2220754336.7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52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卢磊;孟煜童;艾云忠;王力平;张文亮;李东;王俊林;崔建滨;杨波;徐海祥;覃玻玮;孙海文;任京文;刘增;马振国;李岩;张兴;李欣睿;李文博;袁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5/00 | 分类号: | B28B15/00;B28B17/00;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刘培君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水 模板 数控 加工 自动化 生产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水模板数控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包括主控操作台、万向机械臂、上料定位机和数控加工机床,主控操作台分别与万向机械臂、上料定位机和数控加工机床电连接,并通过其内置的操作程序对三者进行动作控制,万向机械臂末端设置有抓取机构,其机位靠近上料定位机的一侧设置有原材堆放区,其机位靠近数控加工机床的一侧设置有成品堆放区,且上料定位机、数控加工机床、原材堆放区和成品堆放区均位于万向机械臂的工作半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全过程数字化控制,无需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高,既降低了人工参与模板加工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排除了因加工粉尘导致工人发生职业病的可能性,又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板设计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水模板数控加工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的形式也是日新月异,各种新型施工工艺也是层出不穷,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就是其中之一。为满足清水混凝土建筑的设计要求,设计师往往会在外立面排布形式各异的禅缝和螺栓孔,这也给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施工中工程师需要利用不同规格尺寸的模板来实现设计师对立面禅缝的设计理念,但是多元的设计理念造成现场施工模板尺寸种类繁杂,现有以人工作业为主的加工工艺在加工精度、加工效率以及施工成本三个方面都很难满足施工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清水模板数控加工自动化生产线,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清水模板数控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包括主控操作台、万向机械臂、上料定位机和数控加工机床,所述主控操作台分别与万向机械臂、上料定位机和数控加工机床电连接,并通过其内置的操作程序对三者进行动作控制,所述万向机械臂末端设置有抓取机构,其机位靠近上料定位机的一侧设置有原材堆放区,其机位靠近数控加工机床的一侧设置有成品堆放区,且上料定位机、数控加工机床、原材堆放区和成品堆放区均位于万向机械臂的工作半径范围内,所述上料定位机顶部设置有将模板原材校正至加工基准方位的定位机构,所述数控加工机床顶部设置有操作平台,且操作平台上方通过龙门架构滑动安装有进行模板切割和钻孔的加工主轴。
优选地,所述抓取机构为吸盘架,所述吸盘架包括矩形结构的支撑框架和按方形阵列设置于支撑框架底部的若干组吸盘,若干组吸盘底端的盘口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其顶端通过管道与真空泵相连。
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气泵推杠和限位柱,所述气泵推杠对应设于上料定位机顶部矩形平台相邻的两条边上,且两条边上设置的气泵推的顶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限位柱对应设于上料定位机顶部矩形平台剩余的两条边上,且同一条边上设置的限位柱的内侧边缘位于同一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数控加工机床的操作平台上设置有吸尘嘴,所述吸尘嘴通过管道与数控加工机床旁侧的吸尘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数控加工机床的操作平台上按矩形阵列布设有若干组吸盘,若干组吸盘顶端的盘口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其底端通过管道与数控加工机床旁侧的真空泵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全过程数字化控制,取代原有的人工操控机床,选择机床加工步骤,分步操控模板,整个加工过程机械化、数字化,无需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高,既降低了人工参与模板加工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排除了因加工粉尘导致工人发生职业病的可能性,又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使得加工精度可达毫米级,满足了清水混凝土结构对于禅缝和螺栓孔准确定位的要求。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万向机械臂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7543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逆变器用接线端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外挂与建筑主体的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