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焊接装置及单体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68189.1 | 申请日: | 2022-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45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乾坤;汪常;刘小安;黄黎明;刘玮勇;王秀华;袁斐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346 | 分类号: | B23K26/346;H01M50/54;H01M50/534;H01M50/536;H01M10/058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于丽平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装置 单体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焊接装置及单体电池。焊接装置用于焊接电芯极耳,电芯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极片,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附着于集流体两侧的活性材料层,集流体包括高分子膜和两层金属层,两层金属层分别连接于高分子膜的两侧并位于高分子膜与活性材料层之间,焊接装置包括供料单元、预焊组件和终焊组件。供料单元用于供给电芯;预焊组件位于供料单元的下游,用于对同一电芯内多个同极性极片的极片极耳进行超声波焊接,以形成电芯极耳;终焊组件位于预焊组件的下游,用于对电芯极耳进行激光焊接。单体电池的电芯极耳应用上述的焊接装置焊接形成。本实用新型实现高分子膜两侧的金属层的导电连接,保证了电芯的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焊接装置及单体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日益成熟,锂离子电池被应用到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的工业发展需要也对锂离子电池技术的革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电池生产厂商以及关联行业对于减轻电池重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
传统单体电池中集流体多采用金属箔制成,对资源消耗较大,成本较高,且集流体的厚度已难以进一步降低。为了改进集流体,电池厂商主要采用复合集流体代替原有的纯金属集流体:中间一层为高分子层,在高分子层的上下两面采用真空蒸镀等方式覆盖一层金属导电层。此种集流体结构能够进一步降低集流体厚度,减轻集流体的重量,降低集流体的成本。
目前,通常利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焊接集流体形成电芯的电芯极耳,焊接难度大,易发生焊接不牢固的问题。由于复合集流体的两个导电层不能导通,焊接后的电芯极耳的电阻较大,在焊接时需要在两个导电层外侧设置一个弯折的金属片,导致电芯极耳的厚度增加。而且,超声波焊接时为了保证焊接效果,超声波焊头对集流体施加的压力较大,但复合集流体的导电层较薄,集流体易破损,降低了电芯的合格率。
基于此,亟需一种焊接装置及单体电池用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装置,保证了焊接的牢固程度,实现同一集流体上高分子膜两侧的金属层的导电连接,降低了电芯极耳的电阻,保证了电芯极耳的导电作用,也避免了电芯极耳的厚度增加,又保证了电芯的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体电池,以降低电芯极耳的电阻,又保证电芯极耳的导电作用,而且能够保证电芯以及单体电池的合格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焊接装置,用于焊接电芯极耳,电芯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极片,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附着于所述集流体两侧的活性材料层,所述集流体包括高分子膜和两层金属层,两层所述金属层分别连接于所述高分子膜的两侧并位于所述高分子膜与所述活性材料层之间,所述焊接装置包括:
供料单元,用于供给所述电芯;
预焊组件,位于所述供料单元的下游,用于对同一所述电芯内多个同极性所述极片的极片极耳进行超声波焊接,以形成所述电芯极耳;
终焊组件,位于所述预焊组件的下游,用于对所述电芯极耳进行激光焊接。
作为一种焊接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焊接装置还包括预热组件,所述预热组件位于预焊组件和所述终焊组件之间,所述预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电芯极耳。
作为一种焊接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预焊组件包括超声波焊头,所述超声波焊头的底面凸出设置有多个抵压部,所述抵压部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极片极耳接触的抵压面。
作为一种焊接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供料单元包括极片供给组件和叠片组件,所述极片供给组件用于供给所述极片,所述叠片组件位于所述极片供给组件的下游,用于将多片所述极片叠片,以形成所述电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681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