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摆振铰的桨毂装置及直升机旋翼有效
申请号: | 202220665559.6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05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芳;孙涛;韩述宏;孟程;田刚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32 | 分类号: | B64C27/32;B64C27/51;B64C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和欢庆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摆振铰 装置 直升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摆振铰的桨毂装置及直升机旋翼,属于直升机旋翼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桨毂结构同时带有挥舞铰和摆振铰导致的结构复杂、半径较大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桨毂本体、桨夹、轴承和拉扭条,所述桨夹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桨夹套设在所述桨毂本体的两端,并通过轴承与所述桨毂本体连接,所述拉扭条的一端与所述桨毂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桨夹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降低摆振载荷的同时,减小了桨毂的半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升机旋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摆振铰的桨毂装置及直升机旋翼。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升机旋翼通常同时设置挥舞铰和摆振铰,导致桨毂结构复杂,半径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带摆振铰的桨毂装置及直升机,用以解决现有桨毂结构同时带有挥舞铰和摆振铰导致的结构复杂、半径较大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摆振铰的桨毂装置,包括桨毂本体、桨夹、金属轴承和拉扭条,所述桨夹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桨夹套设在所述桨毂本体的两端,并通过金属轴承与所述桨毂本体连接,所述拉扭条的一端与所述桨毂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桨夹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桨夹桨叶转接件,所述桨夹与所述桨夹桨叶转接件之间设有摆振阻尼器。
进一步地,所述桨夹通过阻尼器螺栓和旋转中心螺栓与所述桨夹桨叶转接件的内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器螺栓穿过所述摆振阻尼器连接所述桨夹与所述桨夹桨叶转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摆振阻尼器由内而外依次为内圈、减振橡胶和外圈。
进一步地,所述拉扭条的一端通过第一销与所述桨毂本体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销与所述桨夹连接,所述第二销的外侧设有衬套。
进一步地,所述桨夹的内侧端设有两个限位块,所述桨毂本体上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轴承为滚针轴承。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设于所述桨毂本体和所述桨夹之间,且两个所述滚针轴承位于所述支撑管的两端。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升机旋翼,包括桨叶和上述的带摆振铰的桨毂装置,所述桨叶与所述带摆振铰的桨毂装置的桨夹桨叶转接件的外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本实用新型在桨夹与桨叶之间设置摆振铰,在满足桨毂功能的同时,解决了摆振不稳定问题,降低了摆振载荷,进而降低了机体振动水平,同时简化的桨毂结构、减小了桨毂的半径。
(2)本实用新型的金属轴承为内外圈分离式滚针轴承,安装时,轴承的内圈与桨毂本体过盈配合安装在一起,外圈(带滚针部分)与桨夹过盈安装在一起,将桨毂本体部分与桨夹部分安装到一起,为变距运动提供支撑。
(3)本实用新型的桨夹与桨夹桨叶转接件之间设有摆振阻尼器,有效减小直升机旋翼在摆振运动中较大的振动。
(4)本实用新型中摆振阻尼器的弹性层的密封性通常大于刚性层 (内圈和外圈),使得摆振阻尼器自身就具有一定的密封性,因此,无需做过多的密封设计,提高了其环境适应能力。
(5)本实用新型的摆振阻尼器,由于弹性层的重量通常小于刚性层的重量,弹性层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摆振阻尼器的的整体重量,由于弹性层的设置对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降低,降低加工成本,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655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升机动平衡配重结构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用打孔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