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管路减振装置及发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615958.1 | 申请日: | 2022-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08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阳;胡亮;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贾爱存 |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管路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管路减振装置及发动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为励磁线圈通电,磁感应通道内形成电磁场,发动机管路径向振动的过程中,动子质量块带着励磁线圈在磁感应通道内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定子切割磁感线形成反向电动势,从而产生涡流效应形成阻尼,以达到减小发动机管路径向振动的目的。并通过振动检测单元检测发动机的激励频率和/或发动机管路的响应频率,电流调节单元根据振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调节激励线圈的电流大小,从而使发动机管路得到与振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匹配的刚度,以降低发动机管路的振动,提高发动机管路的可靠性,能够满足不同发动机工况对发动机管路的减振要求,延长发动机管路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管路减振装置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上有多个管路,发动机工作时,这些管路将会发生振动,如径向振动和轴向振动,振动的大小会随着发动机的转速及功率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其中,径向振动极易造成管路损坏。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固定刚度的动力吸振器,管路仅会在发动机单一工况下达到减振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管路减振装置及发动机,能够满足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减振要求。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管路减振装置,包括:
吸振组件,其包括多个周向间隔安装于发动机管路外周壁的定子,所述定子上设有沿所述发动机管路径向延伸的磁感应通道,所述磁感应通道内设有能够往复移动的动子质量块,所述动子质量块外缠绕有励磁线圈;
振动检测单元,所述振动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发动机的激励频率,和/或所述发动机管路的响应频率;
电流调节单元,所述电流调节单元能够根据所述振动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调节所述励磁线圈的电流。
作为上述发动机管路减振装置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振动检测单元包括:
机体振动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的激励频率;
管路振动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管路的响应频率。
作为上述发动机管路减振装置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振组件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吸振组件包括与所述机体振动传感器对应的第一吸振组件,及与所述管路振动传感器对应的第二吸振组件;
所述电流调节单元设有两个,分别为与所述机体振动传感器对应的第一电流调节单元,及与所述管路振动传感器对应的第二电流调节单元。
作为上述发动机管路减振装置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振组件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吸振组件周向均布于所述发动机管路外壁。
作为上述发动机管路减振装置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吸振组件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吸振组件设有两个,其中一相邻两个所述吸振组件为所述第一吸振组件,另一相邻两个所述吸振组件为所述第二吸振组件。
作为上述发动机管路减振装置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发动机管路减振装置还包括:
内固定套,所述内固定套用于套设于所述发动机管路外;
外固定套,每个所述定子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固定套和所述外固定套。
作为上述发动机管路减振装置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振组件还包括: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夹设于所述外固定套和所述动子质量块之间;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子质量块,另一端能够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穿过所述内固定套并抵接于所述发动机管路的外周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159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