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通量超薄切片染色单元及液路式自动染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603981.9 | 申请日: | 2022-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42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梁静南;李春立;罗元明;樊峥;赵彤;张晓兰;王前;孙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1/31 | 分类号: | G01N1/31;G01N35/00;G01N23/200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大田律师事务所 11941 | 代理人: | 姜义民 |
| 地址: | 10002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量 超薄 切片 染色 单元 液路式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透射电镜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通量超薄切片染色单元,包括:染液槽、染液槽壁、染液槽底部、防护槽、防护槽壁;所述染液槽是由染液槽壁构成的三面密闭上面开放的空间;所述防护槽是由防护槽壁构成三面密闭上面开放的空间且大于染液槽的尺寸;所述染液槽位于防护槽内。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实现染液的回收和再利用,在此基础上搭建的自动化染色装置能避免多种染液之间发生交叉和干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透射电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生物样品细胞内部超微结构时,需要利用超薄切片制样技术,将样品制成100nm厚度以内的超薄切片,并承载在一个直径约3mm、内径约为2.6nm、环宽约为0.2mm、厚度为0.02mm的载网上,而后利用镊子尽可能夹取载网的环宽位置(最大程度避免对生物切片的机械损伤),进行染色的操作后,方能进行显微成像观察。
该染色环节需要前后两种染液的染色,每种染液染色完成后,均需要漂洗和风干的环节,总共6步操作。
如何解决复杂手工染色问题,一直是载网染色技术的难点和痛点。
实用新型专利ZL 201610366342.4有效解决了批量夹持载网的技术难题;实用新型ZL 202020027034.0对该载网架结构进行了优化,将空间占位几乎降到了最低,且完全开放的空间结构减少染料残存,更利于彻底漂洗;本专利在此基础上完善了染色单元结构,拓展并优化了在载网架使用方向,有利于减少载网上的挂液量,进一步减少重金属染液的损耗,便于染液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液路式自动染色模式,完成对在载网架上插放的批量载网进行染色、漂洗、风干、再染液染色、漂洗、风干的自动化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目的提供了一种高通量超薄切片染色单元,包括:染液槽、染液槽壁、染液槽底部、防护槽、防护槽壁;所述染液槽是由染液槽壁构成的三面密闭上面开放的空间;所述防护槽是由防护槽壁构成三面密闭上面开放的空间且大于染液槽的尺寸;所述染液槽位于防护槽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高通量超薄切片染色单元还包括:外染液槽;所述外染液槽是由染液槽壁与防护槽壁之间形成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染液槽壁的高度小于染液槽底面的长度;所述染液槽底部的正投影图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长方形的两端成弧形或近似长方形。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高通量超薄切片染色单元还包括:染液槽盖和载网架;所述染液槽盖与染液槽的尺寸相匹配并能对染液槽实现密封;所述载网架设置在染液槽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液路式自动染色装置,包括高通量超薄切片染色单元、染液槽底部液体口、防护槽底部液体口;所述染液槽底部液体口设置在染液槽底部的最低处;所述防护槽底部液体口设置在防护槽底部的最低处;所述防护槽底部液体口设置在染液槽底部液体口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液路式自动染色装置还包括:第一液体瓶、第一液体输液管、第二液体瓶、第二液体输液管、第三液体瓶、第三液体输液管;
所述第一液体输液管一端连通第一液体瓶和第三液体瓶,其通过防护槽另一端设置在染液槽底部液体口下;所述第二液体输液管一端连接第二液体瓶和第三液体瓶,其通过防护槽另一端设置在染液槽底部液体口下;所述第三液体输液管一端连接第三液体瓶,其通过防护槽另一端设置在染液槽底部液体口下。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液路式自动染色装置还包括:染液槽输气管、防护槽输气管、气路;所述染液槽输气管一端与气路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染液槽壁上端伸入染液槽内;所述防护槽输气管一端与气路相连,另一端通过防护槽壁上端伸入防护槽壁与染液槽壁之间;所述气路的第一端口分别与第一液体输液管和第三液体输液管相连通;气路的第二端口分别与第二液体输液管和第三液体输液管相连通;气路的第三端口与气源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6039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木门板加工定位用装夹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丝折弯试验工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