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乘用车新型减振器下吊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488134.2 | 申请日: | 2022-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48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高锋;张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B60G21/00;B60G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郑海 |
| 地址: | 044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 新型 减振器 吊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乘用车新型减振器下吊环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形成为圆柱安装面,且该主体通过圆柱安装面与减振器配合以实现与减振器的安装;以及形成于主体下部的两条臂,两条臂彼此分离地形成为开档结构;主体的一侧具有稳定杆连杆安装面,车辆的稳定杆连杆通过紧固件与主体装配固定于稳定杆连杆安装面;臂的下端与车辆的下控制臂装配,且两条臂之间的开档结构供车辆的驱动轴穿过。本实用新型的吊环结构设计了减振器安装面、稳定杆连杆安装面、并通过两条臂与下控制臂装配,同时在两条臂之间形成有开档结构,以保证驱动轴能够穿过,并满足驱动轴的间隙要求,防止整车运动过程中零部件与驱动轴干涉导致的行驶异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乘用车的新型减振器下吊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前悬多采用双叉臂独立悬架,为了减轻悬架质量,减少零部件数量,要求一个零部件可固定多个零件,并满足周边零部件装备间隙,可灵活装配,在平台多个车型上可通用,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
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零件能够满足上述的几个工艺要求,因此,基于这一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新型减振器下吊环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装配减振器、为稳定杆连杆提供安装位置、满足驱动轴之间的装配和运动间隙、并且能够与下控制臂装配传导轮胎的受力至减振器的乘用车新型减振器下吊环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乘用车新型减振器下吊环结构,该下吊环结构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形成为圆柱安装面,且该主体通过所述圆柱安装面与减振器配合以实现与所述减振器的安装;以及
形成于所述主体下部的两条臂,两条所述臂彼此分离地形成为开档结构;
所述主体的一侧具有稳定杆连杆安装面,车辆的稳定杆连杆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主体装配固定于所述稳定杆连杆安装面;
所述臂的下端与车辆的下控制臂装配,且两条所述臂之间的开档结构供车辆的驱动轴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内部中空,且所述主体相对于所述稳定杆连杆安装面一侧具有沿所述主体的轴向延伸的开槽;
所述开槽的两侧具有锁紧面,通过调整所述锁紧面处的紧固螺栓改变所述开槽的宽度;
所述开槽内夹持有减振器外筒限位板;
所述减振器的减振器外筒与所述圆柱安装面装配,且所述减振器外筒限位板抵接所述减振器外筒的外周面并与所述圆柱安装面实现所述减振器的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稳定杆连杆安装面开设有稳定杆安装孔;
车辆的稳定杆连杆与所述稳定杆连杆安装面装配于所述稳定杆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臂被配置为弧形延伸的结构;
两条所述臂之间的开档结构的宽度被配置为靠近所述主体一侧的开档结构的宽度大于远离所述主体一侧的开档结构的宽度;
所述驱动轴穿设于所述开档结构靠近所述主体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臂的下端与所述下控制臂装配固定时,所述下控制臂部分位于所述开档结构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乘用车新型减振器下吊环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吊环结构设计了减振器安装面、稳定杆连杆安装面、并通过两条臂与下控制臂装配,同时在两条臂之间形成有开档结构,以保证驱动轴能够穿过,并满足驱动轴的间隙要求,防止整车运动过程中零部件与驱动轴干涉导致的行驶异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4881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质隔热防火门
- 下一篇:一种钻屑回注全流程处理控制设备





